西部决策网讯(记者帅华锋 通讯员 王雪梅)“水泉的这个洗衣池啥时候能给我们改造下,平时我们洗衣服很不方便。”“是呀,是呀,”其余村民们附和到,在大庄村的“流动说事会”上,群众们纷纷各抒己见,发表着自己对改造水泉的建议,而这,只是甘肃省两当县左家乡“流动说事会”征集村情民意的一个缩影。

“以前的民事直说会,都是把群众通知到会议室里,按照流程固定式开展说事,我们群众对有些政策也理解得不够透彻,有时提出的办理事项也不清楚具体诉求,加之有时候赶上农忙,根本没时间参加会议。今年把会场搬到我们群众中间,搬到田间地头,搬到解决问题的现场,大家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就地商议,也没有在会场上那么拘束,人人都开始发言了,提高了民事直说效率,让说事会流动起来。”大庄村一位老党员竖起大拇指说。
“这几天正是春耕生产时节,大家都正忙着种架豆,没时间到村上参加说事会。”权坪村的几位村民一边在地里忙活,一边唠嗑,说怎么也没想到,为了方便群众说事,这次的说事会搬到了田间地头。“时时有人关心,事事有人惦记,我们觉得自己的主人公感倍增啊。”看得出来,有了“民事直说会”,群众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今年来,左家乡改变了以往在会议室固定说事的模式,拓展说事议事途径,灵活形式,群众诉求在哪儿,“说事会”就搬到哪儿。每月10日,在田间地头、庭院巷口、景观节点处处可见党群齐说共议的说事场景,让“说事会”流动起来。在群众反映办理事项的现场,不用固定讲话稿,村组干部带着意见建议,拉家常、听实事、解心结,将“说事”和“办事”相结合,“解释”和“解决”相助益,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经过民事直说委员会商议,及时向群众公布办理方案,形成了“你说事,我办事,你放心”的良好局面。 一场别开生面的“说事会”,乡村干部用“家乡话”解说“新政策”,用“小变化”展示“大发展”,用“小互动”了解“真民意”,用“小故事”解释“大道理”,以群众的视角和接地气的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和乡村善治在群众中间落地生根。
这种接地气、零距离的“流动说事会”,有效实现干部同群众零距离,让理论政策与群众生产生活有机融合。下一步,左家乡将坚持以群众为中心的工作主线,扎实开展“一线为民说事”,进一步完善说事办法,提升说事质量,开好“流动说事会”,不断激活乡村主体的创新力量,努力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