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记者任书彦 通讯员 张革风)为进一步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拓展助力乡村振兴渠道,发现和培育新的特色产业示范点。4月8日,宝鸡凤县老科协首先就该县从事食用菌产业的凤县岭南乾荣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申请加入县老科协及该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座谈交流活动。

4月13日上午,宝鸡凤县老科协会长肖锦满,县老科协顾问、县老年学学会会长、党支部书记张革风,县老科协顾问、高级农艺师巨成霖等一行,对凤县岭南乾荣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凤县老科协就发展食用菌产业和培育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建设进行了现场重点调研。调研活动还邀请宝鸡市老科协有关负责人任周让、王世昌等。

会上,肖锦满代表凤县老科协会长宣读了关于接收凤县岭南乾荣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凤县老科协分会会员的批复,并表态从政策,资金,合作社商标注册,知识产权保护,劳动用工政策法规等方面给与大力支持。
宝鸡市老科协民营企业专委会主任王世昌对凤县老科协会对民营企业工作的支持予以肯定!对合作社的食用菌销售渠道、专业技术、品牌优势给予肯定。并要求合作社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稳中求进,稳步发展,生产出更多,品质更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来带动老百姓共同致富。

宝鸡市老科协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任周让对凤县岭南乾荣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入凤县老科协表示热烈祝贺!对合作社十年来的努力工作和刘乾荣对食用菌技术孜孜不倦的苦心钻研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对食用菌产品质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据凤县岭南乾荣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乾荣介绍,该合作社注册资金120万元,总资产达300余万元左右。刘乾荣本人是一位从事香菇等食用菌种植十几年的新型农民专业技术人才,他经十几年刻苦钻研和实践历练,掌握了以香菇、平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新技术,形成了育种、制棒、培育、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他依托秦岭高山气候环境,生产出的天然无公害绿色保健菌品,以肉厚型美、营养丰富、天然绿色等优质特色,远销陕西、河南、四川、湖北、云南、贵州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合作社现有灭菌柜、菌种培育车间、搅拌机、装袋制棒机、装载机、转运车、冷藏车、冷库等成套设备设施20余台(件),拥有菌类生产大棚53个,总资产达300余万元;年产值达 200万元以上。带动本地村民就业人数年均120余人,每个务工人员在合作社务工年均收入3万元以上,为当地乡村振兴、和贫困人员脱贫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为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族专业合作社积极申请加入凤县老科协。

据凤县老科协领导介绍:凤县因独特的地域“小气候”优势,盛产“凤椒”(凤县大红袍花椒)、“凤党”(凤县产党叁)、麝香、食用菌、苹果、核桃、蜂蜜等诸多名优土特产品,其中“凤椒”、“凤党”早已闻名遐迩。

今年4月初,为了更好地服务凤县特色种养产业发展,凤县老科协结合该县实际,在省、市老科协组织中,率先成立了凤县花椒和林麝2个专家技术服务队。其中,凤县林麝专家技术服务队由正高级兽医师、推广研究员、高级畜牧师、凤县林麝人工养殖第一人陈树民、凤县林麝养殖协会会长、“林麝养殖土专家”、林麝救治站及有关林麝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等人员组成。凤县花椒专家技术服务队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驻凤县花椒试验示范站教授专家、凤县花椒专家、凤县花椒发展中心干部、花椒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花椒种植大户代表、花椒协会加工销售大户代表、县老科协负责人等人员。2个专家技术服务队主要通过电话咨询、养殖现场指导、不定期举办培训班、提供技术资料等形式开展活动。

目前“凤椒”、人工养林麝养产业已成为该县乡村振兴农民致富的特色大产业,人工养殖规模居全国之首,并先后被授予“中国花椒之乡”、“中国林麝之乡”等称号。该县富民林麝养殖股份有限公司、凤县嘉陵绿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凤县鼎宇农林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凤县华源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凤县梅花瓣花椒专业合作社先后被省老科协确定为乡村振兴示范基地。凤县苹果、食用菌、蜂蜜等特色产业也各具特色,长足发展。

与会者对该合作社近十年来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合作社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不断开拓创新,在食用菌生产中总结新经验,取得新成绩,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乡村振兴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