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虎:液体火箭心脏的“钻刻师”

2024-04-11 15:23:17 来源:西部决策网

他所从事的领域令人崇敬,所拥有的技术令人惊叹,所取得的荣誉更是让很多人羡慕不已。凭借不屈不挠的“钻劲”和勇往直前的“虎劲”,年仅38 岁的他,把青春梦融入航天梦,从“小徒弟”到“老师傅”,从“普通工人”到“大国工匠”,书写了技能工人“以技傍身”的传奇故事,实现了自己航天报国的人生理想。

20240411152752082-42-77bdd.png

何小虎检查火箭发动机零件

他叫何小虎,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西安航天发动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发公司”)最年轻的一线技能专家,主要从事新一代液氧煤油发动机喷注燃烧系统相关零部件的生产加工,被誉为液体火箭心脏的“钻刻师”。

14年来,何小虎和他的团队,成功解决了液体火箭发动机生产研制中的多项难题,并申请专利22项。其独创的微小孔高效加工法、极限加工稳定性控制法、首件标定参数法,提升了火箭发动机喷注燃烧系统工作的可靠性,有力保障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工程等各型号火箭发动机的研制生产。

属于何小虎的荣誉纷至沓来,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陕西省首席技师等称号。2023年,何小虎与全国9名技能人才一起被授予“2022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成为该年度中国航天系统和陕西省唯一的获奖者。

20240411152746553-73-c7ca7.jpg

何小虎正在师傅董效文的指导下加工火箭发动机的零件

心怀梦想,从大山里走来

何小虎出生于革命圣地延安,黄土高原温情的土地,滋养了这位农家孩子坚韧不屈的性格,也正是这种性格成为他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力量。

“那个时候,如果能全身心在家里学习、看书,我就感觉很幸福”。由于家中兄弟姐妹多,作为老大的何小虎,从小肩上就承担起了很多的责任。去一公里外的河道挑水,大冬天里骑车去五公里外的学校上学,属于大山里的“挑战”在他看来都不值得一提。

后来,家里有了电视机,何小虎从中获取了很多信息。他记得自己17岁那年,有个叫杨利伟的航天员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到太空,这是中国首次成功发射载人飞船。何小虎的内心激荡出对航天事业的向往和崇敬,他想,“如果将来能有机会从事航天事业的话,家里人一定会为我感到高兴和自豪。”

但对于那时的何小虎来讲,这一切都是那么的遥不可及。高考成绩并不理想的他,面对现实,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未来的道路该如何选择,成为了他当时面临的最大难题。

经过十多天的思想斗争,何小虎毅然决定报考高职院校,并于2007年顺利考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他给自己定下目标:既然选择做工人,就要做最优秀的技能工人。

入学后,何小虎十分珍惜在校的一分一秒。除了上课,基本都泡在实训室,他深知,既然选择做一名技术工人,就必须手底下有活,能开得了机床,加工得了精密仪器。

“两年多的时间里,你不是在比赛,就是在搞创新,除了上课时间,我们几乎很难见到你。”毕业之际,宿舍舍友这样对何小虎感慨地说道。

何小虎的成长很快,理论成绩和创新创造水平都名列前茅,很多实践课都由他来做示范。为了避免重复性实训带来的厌倦,何小虎给自己设定了一些“时限”,原来可能用200转的转速加工一个零件,他就挑战用1500转加工,这是对他反应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巨大挑战。

两年多的学习,何小虎把时间用到了极致。从开始磨刀、加工零件到参加技能比赛……他不是在实训车间,就是在比赛赛场。毕业之前,何小虎荣获的各类奖项就有18个,最高奖项是“国家级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在校期间,他还获得了“关于自动化折叠床设计”的技术专利,这也是他人生中获得的首个专利。

2009年的秋天,对何小虎来说,是生命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西发公司要到他们学校招聘。

面试前一天,他仔细核对了简历很多遍,脑海里不停地预演面试时可能发生的各种状况,甚至还向同学借了一套西服来准备面试。经过筛选、面试、理论、实操等层层考核,何小虎最终以实操第一名的成绩从参加应聘的300余名学生中脱颖而出,成为西发公司的一名员工。从此,何小虎离他的航天梦更近了一步。

20240411152742181-21-7d175.jpg

何小虎受邀参加陕西省高校大学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会,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和心得体会

以赛代训,将普通之事做到极致

2010年1月,何小虎入职西发公司,穿上印有“中国航天”字样的藏蓝色工装,成为一名真正的“航天人”。他深知,只要穿上这身衣服,就要以更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被誉为“航天钻头”的全国劳模曹化桥给他上了“入职第一课”。为了时刻保证钻刻精度的准确性,曹师傅十多年来不看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他最拿手的技术是“打小孔”,能够在两张A4纸直径大小的平板上,精确地打出2000多个不同角度、不同直径的小孔,其中最小的孔径仅有0.12毫米。

榜样的作用是巨大的,何小虎暗下决心,要加倍努力,像曹师傅一样,把最普通的事情干到极致。

在最初工作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何小虎每天的工作就是把产品装到数控机床上,加工完后从数控机床上取下来测量,随后清洗完放到规定位置。这样的重复性动作一天有数百次,虽然很枯燥,但他每次都耐心地去完成。

他每天最早进入车间,最晚回到宿舍。早上刚到车间,便利用机床的热机时间,一句一句学习指令;机器正常运转后,立即将刚刚学习的指令在实际加工中加以验证。就这样边学习、边实践、边复习,一次次攻克自己定下的一个个小目标。

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今何小虎可以操作十多种不同型号、不同种类的机床,从最传统的手工操作机床,到现在精度最高的数控机床,甚至微米级的产品加工对他来说都游刃有余。

此外,技能竞赛也是何小虎成长的一个重要抓手。从车间级、到工厂级、再到院级,每一个能参与的“技术比武”比赛,他都不放过。六年内他参加的竞赛近20次,一次次的历练,使他的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2016年,凭借陕西省第一名的成绩,何小虎代表单位去参加第七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出发前,队友们都说陕西加工水平处在中等,成绩也不拔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何小虎听后在心里暗暗较上了劲,“谁说我们不行,我一定要努力证明我们的实力”。

为此,何小虎做了充分的准备。赛前,他提着笨重的工具箱去现场熟悉机器,一呆就是一天。比赛期间,他早早来到现场远距离观战,了解选手的操作和评委打分情况,晚上回去再自我总结。平时他们在车间里使用的是进口设备,而国赛指定的机器是由宝鸡机床厂生产的新型数控车床。为了尽可能减少设备差异而造成的操作失误,何小虎详细询问了该机器的特性、参数和注意事项,不停地练习模拟题,为正式比赛积累经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何小虎凭借自身努力,取得了全国第四名的好成绩。这也是陕西省参加该赛事以来最好的成绩,何小虎也因此荣膺“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2017年,何小虎首次参加“中国大能手选拔赛”,并以第六名的成绩入围,成为陕西省首名入围的全国十强选手;2018年,他荣升为陕西省技能竞赛的裁判;2020年,他荣任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竞赛和省赛的裁判;2021年,他被委任为第九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裁判……

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干”的方式,何小虎不仅技能增强了,更见识了先进的制造方法,学习了先进的制造技术,还把这些技术应用到具体的生产实践中。

凭借肯吃苦、敢吃苦、能吃苦的“虎劲”,何小虎从最初的“小徒弟”成长为了“老师傅”。他感慨地说:“这些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人社系统为我搭建的技能竞赛平台,通过十多年的磨练,技能改变命运的事实在我身上得到了很好印证。”

20240411152746533-40-8385d.jpg

以何小虎名字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训室

攻坚克难,从“小喷嘴”到“外太空”

比赛令人视野开阔,但如何把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也同样重要。

“一枚长征五号火箭的发动机有许多个离心式喷嘴,每个喷嘴上的离心孔一致性误差必须控制在5微米内,相当于A4纸厚度的二十分之一。”

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将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顺利送入太空,在这一过程中,何小虎研发加工的离心式喷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攻克这个“小喷嘴”却让何小虎和他的团队费尽了心思。

作为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的核心部件,离心式喷嘴的加工精度直接关系到液体火箭发动机燃烧的稳定性。一旦精度不达标,就可能会导致火箭发动机出现剧烈振动、局部烧蚀等问题,对精度的要求极为苛刻。

何小虎说,过去的喷嘴一直采用传统的机械加工,加工后形成的毛刺必须配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工去除,即使这样,零件的液流试验合格率也只有50%左右。然而,2018年初,众多发射任务密集试车验证,发动机的喷嘴需求量激增,喷嘴加工精度低、毛刺多、合格率低、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的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何小虎多次和同事们分析、讨论,并在师傅的引荐下,拿着产品跑到专业院校去找教授指导。近两年的时间里,事情没有一点进展,这个项目也一直被搁置。但何小虎始终没有放弃,他和团队一起查资料、翻文献,不停地尝试。

2019年,何小虎首次提出了采用“车—铣—磨”高效复合加工法,旨在实现无人化加工的理论设想,然而这一提议却遭到了团队的质疑与反对。如何让机床实现这种指令?该选择什么样的刀具与参数?加工出来的质量如何……面对种种质疑,何小虎毫不退缩,他用整整两天的时间,反复修改、优化,再经过百余次的反复试验,最终提炼出“微小孔高效加工法”,使加工精度完全达到了要求,并实现液体火箭发动机离心式喷嘴无毛刺加工,确保一次性加工成功。

这一创新,使得该产品的一次合格率提高到99.9%以上,生产效率提高两倍多,人员却减少一半,每年节约上百万元的成本。目前,何小虎已经完成该项目10种工艺流程优化和加工转型,喷嘴产量也实现了飞跃。这项技术不仅已经申请了国防专利,而且在我国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正是何小虎的这股“钻劲”,令一个个挑战在他这里得到攻克。

师徒传承,将航天事业薪火永续相传

“有一种实干叫中国制造,有一种传承叫工匠精神。”何小虎坦言,对他触动最深的莫过于一代代航天人所践行的传承精神。

2010年到2018年的8年时间里,他先后跟了八位师傅。第一任师傅董效文,亲力亲为地向他传授知识,对他影响很大;之后他跟着史永刚师傅,这位师傅在技术比武方面技高一筹;到了车间后,他又跟着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王建刚师傅;到了厂里,他又陆续跟着张勇峰、陈建华等师傅学习……在他成长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师傅的悉心栽培。

说到此,何小虎特别谈起西发公司对航天人才的培养:“西发公司对人才非常重视,尤其是针对青年人才,特别设立了‘雏鹰计划’,通过三个阶段、为期三年的培训,让年轻人快速成长。三年后,再选取优秀的学员进一步深造。这样一个完善的培养体系,为后续航天人才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24年1月,以何小虎名字命名的“何小虎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该工作室汇聚了17名来自不同工种的高级技能专家和业务骨干,包括车、铣、钳、焊、特种加工等全工种,是一个集管理、技术、技能于一体的创新团队。

工作室以液体火箭发动机自主创新为主线,围绕数字六院、智能制造、单元产线建设等重点工作,致力于解决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的难题,将项目转化为成果,再将成果转化为实际效益,不断提升液体火箭发动机制造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精益化水平。

作为陕西省带徒名师,何小虎也先后培养出 20 多名徒弟,其中高级技师2人、技师9人,一人获陕西省五四青年奖章,两人获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10 人获陕西省技术能手称号。如今,他的徒弟变成了一排排“生产单元”,他自己也开始投身和挑战新领域,成了车间数字化和智能化能力提升的负责人。

20240411152742250-6-ee56b.jpg

何小虎在“2022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颁奖现场

精益求精,无愧“大国工匠”殊荣

14年的历练,何小虎已成长为年轻的技术专家,攻克了多项难题。

他与“最牛车工”对抗的“玲珑球”,在业界成了“网红”。该产品的一系列衍生技术,都应用在了世界上推力最大的高压补燃双喷管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中;在运载轴承的加工技术创新过程中,他与团队将产品加工合格率和准确率提升至100%,加工效率提升1倍之多,填补了相关技术的空白;由他操作的西发公司精度最高的多轴车削中心,利用最先进的数控加工手段完成微米级的产品加工,在“长征五号”“天问一号”北斗组网、探月工程等任务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3年2月28日晚,央视舞台上闪耀着一抹璀璨的“航天蓝”,何小虎走上领奖台,光荣地接过“2022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奖杯。那一刻,他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感慨与深深的触动。

他深有感触地说:“13年前,青春年少的我满怀对祖国航天事业的期许进入西发公司。13年后,当我荣获‘大国工匠’称号时,内心充满感激。‘大国工匠’这个荣誉称号对我来讲非常重,需要用一生去守护、去践行。航天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事业,让我在追求自己航天梦的道路上有了依靠。”

液体火箭心脏的“钻刻师”和“何三多”是大家对何小虎在技能领域出色表现的形象概括。作为一名航天装备制造领域的高技能人才,何小虎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在精益求精中练就了“炉火纯青”之技,成为一名技艺精湛的“航天工匠”。

展望未来,何小虎表示,他将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继续不断追逐自己的梦想。他说:“全心全意完成好每一件工作,把每一项产品做到极致是我追求的目标。也唯有如此,才无愧于‘中国航天人’的身份,无愧于‘大国工匠’的荣誉称号。”(文/记者 张静)

责任编辑:艾米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