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2023年12月13日,寒流袭来,气温骤降,大街上人流稀少了许多,而在商洛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却是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走进医院门诊大厅,许多患者家属抱着孩子,排着长队等候就医。
“医生,我的孩子发高烧,怎么办啊?”
“大夫,能不能先给我孩子开些治咳嗽的药?”
“护士,赶快给孩子扎针……”预检分诊人员耐心的解释着,两个院区,6个门诊同时接诊,仍然不能满足患者及时就医的需求。
入秋以来,以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的儿童呼吸道疾病持续高发,市区内儿科门急诊、发热门诊、儿童医院住院部各科室就诊患儿数量急剧增加。商洛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全市唯一的三级妇女儿童专科医院,承受了较大的压力,两个多月来,门诊住院患者一直呈上升趋势,医院举全院之力,严阵以待,医务人员全力以赴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及时应对,多措并举抓防治
“今年以来,市妇幼保健院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西商融合发展战略,与西安市儿童医院、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密切合作,切实提高儿科医疗保健服务水平,门诊住院患者明显增加,9月以来,呼吸道疾病患者逐渐上升,医院采取了十项措施积极应对。”商洛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周宝玉说。
据了解,该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工作专班,制定了《秋冬季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秋冬季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救治应急预案》;根据实际需要陆续增加16名医务人员支援儿科医疗;增设门诊三间、门诊输液观察室三间、住院病区两个、增加床位50张;实行网上预约和诊疗;加强医疗救治专业培训和防控知识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强化医院感染防控;提高药品、物资和耗材的储备水平。建立重危病人上下转诊绿色通道;优化接诊、会诊、转诊流程,建立远程会诊机制;通过采取中西结合的特色治疗和防控措施,住院患者的治愈好转率达到了95%以上,没有发生死亡病例。
妙手回春,患儿有了“保护神”
门诊一楼的第一间房,是儿童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杨帆的诊室。
时钟已经指向了13点,可杨帆还坚持在工作岗位,从早上7:30开始,她已经接诊了近60名患者,许多人是从乡下赶来的,一定要她亲自诊治,而她下午还有几十名重症住院患者需要查房,上午的病人必须看完才能下班。这种情况几乎每天如此,她已经坚持了近4个月。
“杨大夫看了说没事,我就放心了。”在商洛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大门口,50多岁的张女士激动地说,“12年了,只要娃娃生病,我哪里也不去,直接来找杨大夫,她就是患者的‘保护神’。”

家住商州区夜村镇白杨店村的张女士,距离市区近二十公里,虽然村上有卫生室,但凡孙子生病,她就直接来找杨帆诊治。
“有一天凌晨1点多,我三个月的大孙子发烧39.5度,情急之中我就给杨大夫打电话,她在电话中指导服药、物理降温等方法,等了半小时就打来电话询问孩子情况,直到退烧后她才放下心。”提起杨帆,张女士竖起大拇指,“我的两个孙子从出生,到每一次看病,都是杨大夫一手看着长大的,她医德高尚,时常安慰家属,尽心尽力给娃治疗。”
特色防治,效果明显获好评
在商洛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的二楼,中西结合诊室和中医治疗室门口,许多家长等待着治疗,。王女士告诉记者:“孩子每次得了鼻炎或感冒鼻塞用揿针治疗就会立即见效,今天我是专门领孩子来做中医治疗的。”
在智能雾化室里,孩子们边看动画边做雾化吸入。家长们表示,雾化吸入治疗效果很好,但孩子不配合,治疗很困难,在这里孩子不但做了治疗,还学习了知识。
记者看到,该院三个住院病区患儿住得满满的,他们除了静脉输液等西医治疗外,还要接受小儿推拿、耳穴、贴敷、排痰等中医和物理治疗,通过综合治疗,病程明显缩短、用药明显减少,再次住院率明显降低。
“作为妇幼保健机构,保护妇女儿童生命健康是我们的职责。当前,支原体、流感病毒叠加感染等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季节,门诊、住院病人数量处于高位,全院医务人员超负荷工作已经有一个多月了,虽然很辛苦,但大家以维护儿童健康为首位,采取预防和治疗相结合、西医中医并重,既做好危重儿童救治工作,又积极采取预防措施。这也是我们当前‘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一项成果’。”商洛市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陈诗军说。
进病区精心诊治,走出去大力宣传。患者家属李女士告诉记者:“医院每天坚持对病区消毒通风多次,减少院内交叉感染,还为我们免费提供预防中药汤剂。”
据介绍,近日该院儿童保健科与市教育局、市卫健委,对市直5所中小学、幼儿园,区级5所幼儿园,4所小学进行督导,就流感疫苗接种、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推荐的中药预防方进行大力宣传,构建了学校、家庭、医院三方防控体系,最大程度降低了学生感染几率。
无私奉献,不辱使命守初心
“希望疫情早点过去,放一天假,好好睡一觉。”采访中,该院儿科医护人员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记者看到,医护人员的考勤表密密麻麻,几乎每一个人都是满勤。据了解,这些医护人员的健康状况并不乐观,近三个月多数人都有一次或两次感冒发烧症状,当他们的老人和孩子身体患病的时候,基本没有人请假照料,而是自觉形成了一种默契,有事主动换一个班,然后利用休息补上,从不向科室、向医院要求休假。
儿一科主任张莉,每天坚持第一个到岗;护士长侯红莉上班时抱患儿检查造成骨折未痊愈即坚持上班;为了组建新科室增设病床,儿二科护士长王欢、刘佳等人几天没有回家;中西医结合科负责人闫晶,怀孕7个月一直坚守工作岗位;医生刘燕吊完液体后继续上门诊;护士郭书妮和孩子全家发烧她却坚持在岗位上;儿二科负责人郝苗两个月未回家探望体弱多病的父母;庾田婚假未休完便返回岗位……
“我们这帮人确实很忙很累,两个月时间了根本没有休息过,只要能用我们的辛苦换取患儿的健康,再累都值得。”商洛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院长杨帆说。 (供稿:武强 张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