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边县着力构建现代物流产业新的大发展格局

2023-12-15 17:36:08 来源:西部决策网
  现代物流业作为融合运输、仓储、信息等功能的生产性服务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靖边县紧紧围绕中省市有关决策部署,紧抓“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坚决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现代物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逐步成为“1365”战略的重要抓手。
 
  一、靖边县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区位优势明显。靖边县位于陕甘宁蒙能源金三角的核心地带,境内青银、包茂两条高速公路交汇,浩吉铁路、太中银铁路、靖神铁路交错,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2297.1公里,铁路通车总里程196公里,均位居全省前列。作为陕西北部联通晋蒙宁的咽喉要地,靖边已成为陕北地区重要的物流聚散中心及货运周转节点城市,向西可通过霍尔果斯和新疆的一些口岸与中亚和地中海沿线国家实现联通,向北可通过二连浩特、满洲里等口岸与蒙古、俄罗斯等国实现联通,向南可通过广东和广西的口岸与东盟十国联通,向东可通过天津港、青岛港等实现海陆联通,形成了一个以靖边为中心,辐射半径为300公里的资源运行圈,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和优异的立地条件是靖边现代物流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基础设施完备。已建成规划建设面积28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100亿元的靖边县现代综合物流园区,规划有产业集聚区、物流集聚区、商贸集聚区、大宗商品服务集聚区、综合保税区五大板块。该园区于2010年经省发改委审查备案,2018年采取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分块运营、滚动发展的模式建设。目前,已编制《物流园区产业规划》《物流园区总体规划》,完成了石化大道、经五路、经六路、物流大道的前期设计等工作,其中经五路已进入施工阶段,计划2023年底通车。同时,依托交通优势,引进的总投资约35亿元,总占地面积约6000亩的7个铁路集运站项目全部投入运营,建成了浩吉铁路、太中银铁路上下游最大的集运、集输系统,可集聚榆神矿区南区、榆横矿区、鄂乌矿区等150公里范围内的40个煤矿的煤炭资源。
 
  (三)产业发展迅速。始终坚持以铁路运输为主,公铁联运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打通国际贸易通道,大力发展外向型的现代物流产业,2020年12月31日,成功举行了中欧班列(榆西欧)首发仪式,2022年11月22日,成功试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靖边—钦州港—东盟)班列,货物总价值249.6万元。截至10月底,累计发运煤炭5733.5万吨、化工产品656.7万吨,开行货运专列约16800列,其中中欧班列(榆西欧)31列货物价值约3.1亿元,吸引19家货代公司在靖注册。2023年10月11日,靖边县现代综合物流园区被陕西省发改委认定为第二批陕西省示范物流园区,这为后期我县创建中国物流枢纽和商贸中心,获取中省市项目资金支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长期统一规划。因我县物流产业园区规划建设起步较晚,加之县级相关部门未从事过物流产业,导致物流产业在起步阶段长期处于先发展、后规划的滞后状态,物流园区布局没有明确导向,一些已建成的物流产业项目由于在选址和建设时没有经过科学系统的规划论证,建成后与园区及城市总体功能布局脱节,严重影响后期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产业链未全面形成。由于没有与工业、商贸、涉农等产业和区域有效衔接,入园的多数物流企业总体规模偏小,服务功能单调,集聚效应不明显,加之缺乏龙头企业,导致全县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辐射带动能力缺乏,发运货量难以持续稳定,现代物流产业未能真正成为三产服务产业。
 
  (三)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入驻物流园区的各物流企业在提高员工薪酬和引进专业人才方面投入明显不足,难以吸引拥有现代物流意识、能够掌握和运用现代物流技术与管理的高端技术人才,加之全国各高等院校毕业的物流专业学生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导致专业技术人才极为紧缺,大多数物流企业只能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粗放的运作模式开展业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进程。
 
  (四)企业自身能力不强。入驻物流园区的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自身发展能力不强,且大多仍处于传统管理发展阶段,主要服务内容还是以传统的运输、仓储、配送为主,在仓储管理、信息共享等方面的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程度不高,技术升级进度缓慢,增值性和创新性物流服务缺乏,整体距离现代物流产业仍有较大差距。
 
  三、工作思路及对策建议
 
  今后要推动靖边现代物流产业的高质量快速发展,就是要沿着“大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产业、大市场、大枢纽”的方向,全力发展枢纽经济、流动经济、门户经济、平台经济及数字经济,充分利用公铁空运和管道运输资源,构建陆海天网互联互通体系。具体来说就是要实行“125”发展战略,即“围绕一个目标、做好两个规划、搭建五个平台”。
 
  (一)明确一个目标。我县要严格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的“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降低物流成本。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相关要求,始终紧盯“近期将商贸物流产业打造成第二主导产业,远期建设中国物流枢纽和商贸中心”的目标,努力将靖边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全面融入“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布局进行有效实施。
 
  (二)做好两项规划。紧密结合全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谋深谋细我县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定位,抓紧研究制定近期控制9000亩,远期控制50平方公里的商贸物流园区规划以及包含工业品、生活用品、油服装备制造等产品的加工区及数字经济产业区近9平方公里的产业融合园规划,全面确定重点区域,科学布局基础设施,整合提升功能要素,继续巩固交通区位优势,吸引国际、国内各类货物资源来我县集散、中转,加快推进靖边县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建设,努力打造辐射西北、全国乃至中亚的物流枢纽和商贸中心。
 
  (三)搭建五个平台。我县要紧跟国内外成熟地区形成的以系统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重点在打造物流信息、金融、服务、贸易等平台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和完善各类平台的服务保障功能。一是互联网平台。广泛运用无线互联、卫星定位、电子识别跟踪、智能运输等现代物流尖端技术,逐步打造具有煤炭资源在线洽谈、在线交易、在线结算等功能的综合“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信息高效传递共享,助推我县加快建设中国煤炭互联网枢纽基地。二是金融服务平台。充分吸引各类金融服务公司在靖边设立分公司,依托优质的煤炭资源及便捷的销售平台,探索采取首付70%资金购置煤炭,待销售完成后偿还欠款及设立优品仓进行智慧化监管等方式开展相关金融业务,并加快推动适合物流特点的金融产品创新,全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是掺配煤平台。根据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建立掺配煤平台,通过该平台将新疆等地生产的低硫煤炭运输至靖边,与陕北地区开采的高热量煤炭按比例进行掺配,从而生产市场上紧缺的新型煤炭产品,并全力打造新的靖边煤炭品牌。四是贸易平台。通过打造延长相关产业链,逐步完善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功能,加快建设包含产品仓储、加工、贸易等相关配套功能的物流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化工产品、木材、建材、冷鲜、粮食及金属镁、硅铁等非煤产品的物流贸易。五是保税区海关货物监管平台。积极与西安港务区、广西北港集团公司等有关单位及全国各大港口加强业务交流,对接签署合作协议,尽快启动内陆港海关、综合保税区及物流枢纽的申报创建工作,确保早日将靖边打造成具备开展海关监管业务的中国物流枢纽和内陆港,实现贸易税收双增长。
 
  (四)做好四项基础工作。一是全力做好招大引强。抓住“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有利契机,谋划组织靖边物流产业招商论坛,邀请中国物流、中粮、中林、中国仓储、山东能源、西安港务区自贸港公司、广西北港集团公司等知名企业和全国物流协会、相关院校专家等参会,实现宣传招商工作同步开展,招引一批大型企业、落地一批优质项目、签署一批合作协议,实现与全国各大港口和物流园区的共建共创共赢。二是精心培育龙头企业。根据入园的大多物流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出台制定一批符合靖边物流产业发展的优惠助企政策,切实解决好企业的融资难题,特别是要采取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物流企业加快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运输设备采购等各项投资,并探索运用沿海地区企业、银行、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发起股权投资基金的模式,帮助企业不断加大投资经营规模,确保尽早培育出一批专业化的大型龙头物流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带动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快速发展升级。三是加强项目用地保障。根据我县现代综合物流园区实际建设情况,对国家物流枢纽等重点项目,采取优先供地、快速审批的机制及“标准地”供应模式,全面做好入园物流企业的用地支持和保障,特别是对于列入中省市的重点物流项目,可通过统筹调配全县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优先保障用地需求。同时,鼓励企业租赁或有偿使用园区内已建成的标准化厂房、仓库和存量土地资源等建设高标准的物流设施。四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在靖边县人才引进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物流从业人员在子女入学、资金奖励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全面加大高级物流人才的招聘引进力度。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建立重点物流企业和高、中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机制,不断加强物流“产、学、研”基地建设,确保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完善多层次物流教育体系,通过各种渠道开展物流人才教育和培训工作,全面提高物流企业从业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供稿:靖边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