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近日,陕西省林长制办公室印发《关于2022年林长制省级激励结果的通报》,对2022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真抓实干取得成效明显地方予以激励,镇巴县名列其中。
近年来,镇巴县始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林(山)长制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抓手,强化制度约束、坚持脚步丈量、聚焦示范引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协助联动”原则,制定林(山)长制8项工作制度,完善“林(山)长+检察长+警长”机制,形成了责任明确、监管严格、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376名各级林(山)长和网格员全天候履职,开展县级总林(山)长巡林28人次、镇级林(山)长巡林1.5万余人次、村级林(山)长巡林2.1万余人次,有效形成齐抓共管的大格局。并将杨家河镇及三湾村、贺家山村和小洋镇及小洋村、鲁家坝村列为林(山)长制示范镇村,目前正在开展20个镇街的镇级林(山)长制示范点打造,确保每个镇街打造2个“可看、可学、可复制”的示范村亮点。
坚持铁腕整治,守护生态安全屏障
对标“四个最严”要求,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统筹推进巴山生态保护。一是开展森林防灭火联合督查,建立信息通报制度,推动森林防灭火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二是按照查处到位、林地回收到位、追责问责到位的要求,完成2023年移交我县森林督查图斑562个,配合西北院完成601个疑似图斑、2369个补充调查图斑以及5734个林地转入转出图斑开展现场调查核实。三是夯实治污降霾六大措施,顶格落实“水十条”、河(湖)长制、“土十条”,对砂石加工、畜禽养殖、生活污水等企业领域开展常态化督查,下发督办单19份、整改通知书12份。
坚持靶向施策,强化森林资源保护
全面落实森林草原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一是制定《野猪种群调控工作方案》,为全县农户购买陆生野生动物致害商业保险。扎实开展“2023清风行动”,出动警力130人次,车辆16台次,收容救护“三有”野生动物13只。二是常态抓好疫木检疫执法,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采伐、运输、加工、经营和使用疫木行为。按照《镇巴县松材线虫病防治绩效承包实施方案》,除治疫木8万余株,查处检疫案件1起。三是坚持“一树一策”,对276处549株古树开展复壮保护,发出古树名木保护检察建议书11份,推进古树名木普遍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坚持绿色赋能,促进生态效益转化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紧抓“用绿”提升,高山生态有机茶、中药材、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一是强化生态护林员APP管理,续(选)聘生态护林员1730名,发放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1038万元,7.2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兑付各年度相关轮次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237.6万元,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484万元。二是扎实开展“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栽植各类苗木5.7万株,绿化9个镇街42公里道路,营造林4.2万亩,义务植树70万株。三是深入开展青花椒、核桃提质增效等技术推广,发展林下经济7.9万亩,认定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个,“百万亩绿色碳库”试点项目正在组织实施。
据悉,十四五期间,镇巴县将严格按照《镇巴县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在全县范围内建设“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发展区、林下种植产业区、林下养殖产业区、森林景观利用区”,不断强链、补链、延链,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颜值转变为经济发展产值,不断提升生态质量,厚植绿色优势,释放生态红利,高质量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县。(供稿:王弈 毛永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