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长岭镇:“三举措”抓好民营经济统战工作

2023-11-30 11:53:57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近年来,镇巴县长岭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强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良好环境,为推进“三个长岭”建设凝聚同心合力。

         一、聚焦政治引领,团结奋进强思想

        坚持党建统领,增进政企共识。为辖区民营企业配备党建指导员,组织引导民营企业代表人士积极参与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倡导争做“四个典范”,先后举办参观红色交通站、“紧跟新时代.学好新宪法”专题培训、青春歌会等活动10余场,进一步夯实共同思想基础。积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作用,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谋划布置阶段性的工作,共同研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以红色引擎汇聚企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开办专题培训,提升素质能力。依托各级优质教育资源,党委班子成员结对帮带新生代民营企业家,以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不断推动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通过开设“同心讲堂”“企业家管理能力培训班”,针对不同行业的民营企业代表人士提供个性化培训服务,造就一支懂技术、会经营的新生代民营企业家队伍,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

        畅通传播途径,加强宣传建设。借助上级媒体和本土自媒体等平台载体,广泛团结全镇民营企业代表人士弘扬主旋律,积极传播民营企业和代表人士的优秀事迹和突出表现,传递正能量,助力社会民生和民营经济发展。

         二、健全工作机制,激发企业原动力

        完善企业引进扶持机制。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谋划一大批切实可行的项目,为企业提供“订单式”投资。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通过上下联动,凝聚强大合力,形成全员招商的工作格局。深入开展“放管服”改革,持续精简审批流程,优化服务,提升效能,构建规范、透明、满意的政务服务体系,全方位保障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所需的土地、能耗等各类资源要素,大力营造亲商、护商、富商、留商的良好氛围,努力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兴业,目前已成功引进本草、曙坤茶业、金慧方、美芝参、颐年康等龙头企业落地。

        建立民营经济协调机制。将走访辖区企业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来抓,印发《长岭镇亲商助企实施方案》,确定联村领导、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为招商引资企业的亲商助企责任人,加大对招商引资企业的“支、帮、促”力度,班子成员每月遍访企业,通过送政策、听意见、解难题、办实事、助发展等方式,构建“精准、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全力协调各类生产要素,促其开足马力生产。定期组织辖区内成功人士和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茶话会,倾听企业发展意见建议,破解发展难题,提振发展信心。积极为符合要求的企业申报各类优惠政策,协调落实相关补助,为企业发展提供便利。

        开创人才资源协同机制。坚持“人才+项目+产业”,用好秦创原镇巴科创促进中心、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土”专家三支力量,吸引返乡创业企业家20余名,培育农业人才300余名,其中本科以上52人,硕士及以上3人,引进教授、副教授级科研人员10余名,申请专利11项,成功实现人才队伍引领科技创新,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切实培养起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新生代民营企业队伍,为民营企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三、围绕企业兴村,凝聚社会向心力

        开展产业帮扶。组织引导民营企业深入挖掘全镇土地、环境、人力、产业、市场、文化等资源的多元价值和多重功能,优化乡村生产要素资源配置,积极参与高效农业、优质种业、特色种养殖、休闲康养、民俗旅游发展和园区建设。建成中药材健康产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打造“长岭望月”生态茶园,累计引导返乡下乡人才进驻园区100余人,招聘企业工人300余人,谋划“十四五”产业类项目139个3.2亿元,乡村建设项目156个2.8亿元,巩固三保障项目15个350万元,乡村治理项目31个6000万元,总投资达6.6亿元,打响“康养小镇、宜居长岭”品牌。

        开展消费帮扶。引导、鼓励镇内企业到结对村开展采购帮扶活动,以产品为媒介、用消费搭桥梁,通过培育市场、拓展销路,从自种自收到规模经营、致富增收。组织开展电商培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电商交易480万元。开展10余场电商直播助农带货活动,直播销售额超过20万元,切实为群众拓展了增收渠道。

        开展社会救助。2020年以来,全镇12家企业踊跃捐赠、募集资金近20余万元,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困难群体慰问、志愿活动保障、疫情防控、抗洪救灾等,为长岭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让民营经济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最大优势。(供稿:宋其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