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以“利剑”执法筑牢生态环境保护防线

2023-11-25 10:36:33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记者张静)11月24日,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的相关情况。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胡世军、省生态环境执法总队总队长赵瑞、副总队长赵志勇参加本次发布会。
  此次发布会主要围绕大气监督帮扶工作、“利剑治污”专项行动、非现场监督执法以及黄河干流、汉丹江流域(陕西段)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在介绍大气监督帮扶工作时,胡世军表示,针对关中地区尤其是西安、咸阳、渭南三市空气质量在全国重点城市排名靠后的问题,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印发了《陕西省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方案》。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积极响应,主动融入主战场,组织开展了全年、全覆盖、不间断的关中地区大气监督帮扶。
  自3月31日监督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截至11月15日,共组织开展了17轮次的帮扶行动,出动执法人员8244人次,检查关中7市(区)企业(点位)7548家。对检查发现的环境问题,1538个问题要求立行立改,4636个问题要求限期整改问题,1个问题停产整改,1个违法问题移交公安机关依法处理,移交相关市(区)生态环境部门依法查处督办整改问题990个,移交职能部门、监管部门依法查处问题119个。
  谈到“利剑治污”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胡世军讲到,今年8月份,省生态环境厅等四部门联合开展了“2023利剑治污”专项行动,对涉气污染源各类违法行为、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和危险废物违法犯罪行为进行集中打击。截至11月6日,全省共办理“两打”案件85起(涉危废案件40起,涉在线监测案件45起),行政处罚118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25起(涉危废案件17起,涉在线案件8起),刑事立案14起(涉危废案件11起,涉在线案件3起),发布典型案例12起(涉危废案例9起,涉在线案例3起)。
  谈到非现场监督执法,胡世军介绍,近年来,针对违法手段日益隐蔽、且专业化程度极高的特点,我们主动依托移动执法装备、地面微站、无人机等技术手段,融合行政处罚、信访举报等管理平台,不断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改变原地毯式排查、蹲点守候、经验判断等传统执法方式为物联感知、模型精准输出线索的高效精准执法手段,生态环境执法做到发现异常即预警,产生报警即核查,非主观轻微违法行为及时督促整改,主观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到位,不仅大幅减少了现场检查的频次,大幅提升了执法效能,还有效筑牢了生态环境保护防线。
  在黄河干流、汉丹江流域(陕西段)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方面,胡世军介绍,为给“十四五”期间陕西省黄河水污染防治工作摸清底数、奠定基础,在国家启动黄河流域排污口排查工作之前,全省参照国家长江流域排污口整治的做法,于2020年5月-10月,组织开展了黄河流域(陕西段)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工作,覆盖全省黄河流域的11个市(区)。截至目前,全省黄河干流陕西段和渭河干流陕西段及一级支流石川河和汉丹江流域陕西段入河排污口已完成基础资料整合汇总,无人机航空遥感及图像解译方案编制、无人机航空遥感及图像解译、人工徙步排查等工作,其中黄河流域共排查出排污口4040个,汉丹江流域陕西段共排查出排污口3117个,目前正在按计划开展监测、溯源、整治工作。
  在随后的记者提问环节,赵瑞介绍了在提升生态执法队伍能力水平方面的几大做法,即:建立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突出“依法执法”;规范制度程序,突出“规范执法”;苦练内功,助力工作体质增效等。据统计,今年1-10 月,全省生态环境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 16.15 万人次,检查企业 62622 家次,共办理一般行政处罚案件 2811 起等,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为全省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生态环境执法力量。
  近年来,全省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坚持严格执法与精准帮扶并重、依法执法与服务企业并重、优化方式与提升效能并重,有效发挥“利剑”作用,推动解决了一批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