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赵刚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大数字经济牵引力,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手抓。加快推进大数据、软件信息服务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工业互联网标识体系,打造50个‘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
据了解,2022年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354家,完成产值6598.29亿元,占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65.5%,同比增长11.2%,增速高于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增长7.2个百分点,是我省建筑业总产值增长的顶梁柱。
数字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企业战略发生转变,也要求企业对组织结构进行创新,重新协调、评估和筹划人、财、物的组合。建筑企业的组织结构经历了根据组织原理设立与政府部门相对应的组织关系,到根据市场原理从合理资源配置的角度设置组织关系的过程,在数字经济下,越来越多的数字技术在经营管理各环节得以使用,就需要建筑企业内部消除冗余层级,优化组织结构,减少对数据、信息传递的阻碍。目前,建筑企业虽然已将信息化运用在财务管理中,但各方面工作仅停留在成本核算、费用管控等表面上,将工作精力放在提高建筑施工技术以及产值规模等方面,使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资金与人力,财务管理的转型和升级面临困难。
由于建筑企业传统的决策模型是由人的经验为主导,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应用限定性,导致协作的思想受到限制。建筑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通常使用U盾、硬盘,建立数据库存储信息,基本是人为利用财务软件对业务数据进行整理和核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月度、季度与年度的汇总分析;这些信息内容较为简单,核算频率低,并且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过于依赖人工操作经验,这样就导致建筑企业的财务体系与业务相脱节。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业财融合需要将企业运营中的业务流程、会计核算流程和管理流程有机融合,但在传统建筑企业管理体系下,缺少一种技术手段可以将三大主要流程完全连接起来。
随着建筑项目逐渐增多、施工时间延长、支撑资料加大,财务工作人员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很难追赶上需求增长的速度,导致很难从大量繁杂数据中快速筛选出对财务管理有价值的信息。同时,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信息量不断增长,需要的存储空间也更大。面对海量数据信息的挑战,信息分析技术迫切需要创新完善,而建筑企业的分析深度和广度目前还不足,尤其是数据分析技术滞后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数据信息潜在价值挖掘和利用,加之建筑企业的数据安全性问题也愈发严重。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建筑企业在各生产经营环节中产生的数据也成为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必须重视的资产。
针对以上突出问题,建筑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是势在必行。财务工作不能只是财务数据的搬运工,应是数据的整合加工者。作为财务体系中负责价值创造的那部分,管理会计更加需要具备模型化、多视角、大数据和灵活性等特点。一是从财务出发,建立企业的数字神经系统,借助数字化技木提升财务数据质量和运营效率,提高数据的时效性,促进企业运营中的业务流程、会计核算流程和管理流程有机融合。二是通过财务数字化,财务人员可更多地参与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战略决策和业务支持中来。通过采集数据并进行加工,为企业提供合理可靠的数据支撑,使经营决策更加高效、敏捷。三是通过企业财务转型,改变企业的决策模型,从而提升运营能力。企业财务转型通过融合数据“孤岛”,建立不同部门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从而方便管理人员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更好地做出决策。四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应充分实现业务数据化,推动财务数字化向智能化发展。
(作者:省政协委员,省注册税务师协会副会长,陕西公正税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仝保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