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国家地理信息出口基地建设 助力陕西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07-25 23:37:25 来源:西部决策网
  地理信息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地理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新的增长极。2022年3月,商务部、自然资源部等7部委联合发布公告,陕西省西安航天基地在全国近百个城市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国家地理信息服务出口基地,是全国范围内首批入选的5家之一。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把创新驱动作为主攻方向,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同各产业相互赋能,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壮大产业规模
 
  陕西省是西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省份,是全国重要的测绘地理信息科研、生产基地。但是近年来东、中部地区高度重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陕西在全国的地理信息产业地位已被北京、上海、广东、湖北、江苏、浙江等超越。2022年,全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约8300亿元,陕西约300亿元,发展规模与速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质量、做大经济总量是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任务。地理信息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体,在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之际应该有所作为,建议将其纳入到陕西省重点产业链建设中,完善发展规划,力争2030年地理信息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为陕西新兴产业壮大提供支撑。发挥陕西地理信息产业在北斗导航定位、卫星遥感应用、系统集成、智慧化应用等方面优势,支持科研院校、企业加强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陕西省西安航天基地为主建设方,统筹协调地理信息产业园区建设,引进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和优质上下游企业,进一步壮大地理信息产业生态群。
 
  二、成立产业联盟,推动优势出口
 
  目前,陕西共有727家地理信息企业、近3万从业人员,汇聚了军测系统核心单位61540、61363部队,国测系统实力最强的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中国地理信息产业百强企业第二名中煤航测遥感集团,以及陕西天润、西安大地测绘等优秀的民营上市企业。2022年全球地理信息产业规模约4400亿美元,陕西在无人机研发、卫星遥感应用、航空LiDAR点云处理、行业智慧化应用等诸多领域具备突出的国际竞争优势。
 
  但在国际业务拓展上,国内地理信息企业普遍受自身规模较小制约。因此,需加快成立地理信息产业联盟,搭建陕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发展交流与公共服务平台,打造“产业联盟牵头推动、龙头企业引领、合力抱团出海”的新模式,重点开拓“一带一路”沿线等具有一定市场基础、发展前景的国家。规划陕西省地理信息产业出口园区,积极向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上海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学习,打造全国地理信息产业“走出去”的西部桥头堡和聚集区。
 
  三、优化发展环境,加强资金保障
 
  陕西拥有雄厚的人才资源优势,西安交大、西北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每年培养了大批相关人才,吸引了航天宏图、中科星图、四维图新等大型地理信息企业在陕西设立总部。陕西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具有基础好、活力足的特点。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陕西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指导性文件和支持政策,促进数据开放共享,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等。实施龙头企业壮大行动,建立培育名录,推动资源与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同时,地理信息产业主体以中小微企业居多,发展基础、抗风险能力较弱,需要加大财政和融资支持力度,探索设立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建立地理信息产业小微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以及商业航天贷款保证保险和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加大科技创新与税收激励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提升陕西地理信息产业投资吸引力和产业竞争力,为陕西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省政协委员,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党委书记、局长赖百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