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因企而聚,企业因才而兴。
作为传统能源企业,陕煤小保当矿业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着力打造市场化人才“选”“育”“用”“留”机制,人才与企业发展彼此成就,实现“双向奔赴”。
在岗员工1951名,平均年龄29岁,研究生83名,大专以上占比90%;
高技术人才30人,占比9.1%,高技能人才257人,占比16%;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名,中国煤炭行业协会劳模1名,陕西省劳动模范1名……
厚重的“人才账本”,夯实了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家底”。
瞄准高层次“选才”
朝阳初升,一帮年轻人迈着的矫健步伐走出了联建楼,走向井口。如果不是来往的人员多穿着酷酷的工装、戴着齐整的安全帽,你完全想象不到,自己身处在一个现代化的智能煤矿;你更想象不到,几年前的这里,还是漫天飞沙的荒漠......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梧桐茂兮,凤凰来栖。该公司在“选人”上下功夫,明确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与西安科技大学等知名煤炭院校建立合作关系,院校直接输送优秀人才,大学生逐渐成为员工队伍的主体,从“一厢情愿”—“双向奔赴”—“相互成就”,累计招聘大学生1100余名,本科招聘率达70%。
该公司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设立管理序列、专业技术序列、技能操作序列,建成一套边界清晰、职责明确、运营高效的组织岗位体系,进一步厘清了人才需求和缺口,增加后备管理人才储备。
坚持以制度选人,严格流程管理,形成以“以能力优先、注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2022年该公司市场化公开竞聘率100%。
注重多元化“育才”
该公司从“多渠道发现、专业培育、实践历练、大数据管理”四方面着力,完善卓越人才培养全链条机制,着力培养出“六个一流”的人才队伍。
依托陕煤思创高管院专题培训班,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化、市场化意识、职业化素养的高级管理人才队伍;创办“学思大讲堂”,“外引内修”,定期组织内部讲师或外邀专家举办专题讲座。
为培养出一批与矿井相匹配的工匠人才,该公司靶向用力、精准施策,根据专业、工种、岗位不同,制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设置高技术津贴与职级评定标准,强化工匠人才作用发挥和以师带徒责任,指路子、压担子、搭台子,强化责任落实和奖惩考核,确保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建立起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为基本序列的职工职业发展通道,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与灵活发展的路径,先后评选技能大师5名,技能专家8名,技术能手32名,分别享受队长、副队长和技术员的待遇。
以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竞赛方式,对液压支架工、瓦斯检查工、井下维修电工等9个工种进行竞赛,获奖选手作为公司重点培养的种子选手参加国赛、省赛行业赛,12人在全国煤炭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在陕西省“三秦工匠”技能大赛中,荣获个人奖项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3名,工匠人才的不断涌现,激发了矿井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坚持市场化“用才”
90后小伙李安宁,2018年入职陕煤小保当矿业公司,在综采一线历练半年之后,由于工作出色他被借调至生产技术室工作,主管采煤和创新工作。半年之后,由于综采区第二个工作面设备准备组装安设,正值用人之际,他便主动请缨回到综采继续从事现场一线工作,随后,他在生产区队、管理科室各个岗位上锻炼,2022年4月提拔为该公司生产调度指挥中心主任。
该公司在科学选人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合理用人,通过强化“末位淘汰制”和“等级分布制”,畅通“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流动机制,形成了“人岗相适、科学用人”的选拔机制,真正做到“不拘一格用人才”。
和李安宁一样被该公司吸引而来的还有姚子祥。2021年从中国矿业大学硕士毕业后,他便一头扎进综采一线,从支架工干起,与师傅一同清浮煤、抬油缸、扛单体、搬设备,由于其工作中勤勤恳恳、扎实肯干,表现突出,2022年他便晋升为技术员。“没想到啊!我入职一年就能有机会被聘用为技术员!”他激动地说。
以“年初思想碰撞+年中业绩测评+年末述职述廉”的方式,对中层管理干部进行聘期内成长点值考核。落实任期考核机制,人才队伍活力和流动性显著增强,为有品行、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提供了更多机会和平台。
运用多维度“留才”
作为该公司的一名员工有多幸福?小到生活补贴,大到文娱活动、薪酬保障、住房管理,全部安排。
这里游泳馆、健身房、乒乓球室等健身设置齐全,文艺汇演、演讲比赛、集体电影等活动精彩纷呈,“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撸起袖子加油干”成为小保当人的“口头禅”。
这里充满无保留的人文关怀,有给员工准备的“健康小屋”,帮助员工解决寒暑假带娃烦恼的“欢乐一夏暑期班”,还有一年一度的体检、逢年过节的贴心慰问、婚嫁生育的美好祝福……让员工处处感受到“家”的温暖,增强人才留下来的意愿。
注重基础保障,缴纳安全生产责任险等9项保险,切实做好了各项社会保障工作;构建包括员工福利、补充医保、慰问关怀、健康体检等在内的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坚持每年制定落实十大民生工程,并逐项督促落实保障基层员工生活水平,确保该公司发展的稳定。
破除旱涝保收的“大锅饭”思想,该公司推进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以岗位价值为基础的薪酬管理体系,设置岗位薪点,实施岗位薪点工资制,一二三线人员收入遵循3:2:1发放比例,内部收入自主分配,增强企业活力。分类采取差异化分配模式,加大穿透式考核力度,提升绩效分配精准度,实现绩优者多得。
爱惜人才,贵在走心,重在用情。如今的陕煤小保当矿业公司,为人才营造出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良好环境,正逐渐从“不毛之地”转变为“人才沃土”,成为各路英才追梦之处、筑梦之地、圆梦之所。(张子雄 通讯员 谢晓玉 马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