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巴县兴隆镇党委、镇政府重视抓党建带妇建,在新时代妇联工作中,围绕乡村“五大振兴”,团结引领全镇妇女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展巾帼英姿、建巾帼新功,大力支持妇女创业就业,打造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兴隆血巴、农家香肠、松花皮蛋、镇巴腊肉等土特产,创立行业标准,申请资质商标,全力塑造属于兴隆本地的地理标识产品,在产业振兴中与时俱进追赶超,砥砺奋进向未来,撑起了兴办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半边天”。
水田坝社区女青年李开润兴办的“镇巴县褚汉长农牧业有限公司”,位于镇巴县兴隆镇水田坝社区火石梁组的“格荡溪”边,该地山清水秀、鱼米绕田,畜禽戏水,蛙声不断,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厚重,是享有兴隆古镇“白菜心”美誉的农家田园。凭着在外打拼多年、有从事市场经营创业经验的李开润,在退伍军人、担任村干部多年的老党员陈茂胜夫妇的言传身教下、老辈人家传“包皮蛋”非物质文化“老手艺”在她手中得到继承,并不断改进、发扬光大,镇巴县褚汉长农牧业有限公司在乡村振兴春风的吹拂下,开启了逐梦远航紧奋蹄,励志笃行奔小康的新征程。
该公司生产的具有兴隆地方特色的镇巴特产—“褚汉长”品牌纯手工松花皮蛋,传承了兴隆地方传统皮蛋的独特风味,采用兴隆“地方古传统”制作方法,用草木灰、水稻秸秆,柏树丫、茅草、松针、碳化灰等富硒原料,经“独特配方”组成的混合物,加以山卯中“石笋河”流下来的清澈泉水调制料泥,手工包裹,历经20-30天窖藏,自然变化而成。
对于“独特”的制作工艺,当地素有“传男不传女,传媳不传婿”的传统,皮蛋食品是镇巴县楮河饮食文化的特色之一。外地的“松花蛋”其制作材料与兴隆本地的植物炭化灰、茶叶、水质等有所不同,因而“兴隆皮蛋”变化无穷,其外观色泽光亮、晶莹透明,如雪花“工艺品”一般;蛋体呈金黄色,蛋清呈松柏叶“花朵”状,层次分明;蛋黄凝而不固,聚而不流,其质柔嫩,溏心软糯,香而不辣,醇而不涩,爽口而不腻,可谓独具一格,食者赞不绝口,古往今来兴隆古镇特产“松花皮蛋”名扬秦巴,源远流长。
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伴随着乡村振兴民生项目的推进,公司不断发展壮大,从当初的“小作坊”成长为兴隆镇“全产业链”企业之一,十里八村来向她请教学习松花皮蛋制作技术的人越来越多,她都会无偿传授。随着销量的增加,今年的原材料鸭蛋已供不应求,公司采用“党员+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与村民一道“合作共赢”,你养鸭,我收蛋,你发财、我发展的“产业链”格局已经形成,全产业链不断延伸、规模化营销前景越来越广阔。
为促进产业振兴,公司先后为周边农户购买了3000余只鸭苗,免费投放给村民养殖,产出的鸭蛋由公司以市场保底价收购,确保养鸭户稳定增收;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吸纳劳动力越来越多,为社区移民安置点“留守妇女”提供了部分就业岗位,让这些新脱贫村民既照顾了家中老小,又可在家门口务工增收。
目前,公司已发展成为一家集蛋鸭养殖、蛋制品生产加工、农村电商服务、禽蛋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生产的“褚汉长”品牌松花皮蛋作为“镇巴特产”之一,通过电子商务远销全国各地、市场前景广阔。
据不完全统计,在李开润的带领下,当地已发展养禽合作社3家,为兴隆镇主导产业之一的“养殖业”健康发展树立了典范。2021年末,仅镇巴县褚汉长农牧业有限公司就生产商品皮蛋100万多个,产值200多万元,带动当地脱贫村民养鸭、务工增收1000元以上的就达50多户,通过吸纳就业、产业帮扶、技术指导等方式推进了当地产业振兴, 撑起了兴隆镇乡村振兴的“半边天”。
今年以来,在兴隆镇“五星创建 ·双强争优”活动推进下,镇党委坚持“抓党建、带妇建”不动摇,为妇女创业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职业女企业家不断涌现,催生了文光琴、康小菊等一个又一个“总经理”,成为兴隆镇妇女界兴办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型带头人,这些巾帼英雄让兴隆镇乡村振兴路上的妇女“火了半边天”。日前,公司技术骨干陈茂胜还被水田坝社区党支部评为产业致富“模范星”,党员的示范引路,激励了更多村民参与到养殖致富队伍中。
踔厉奋发启新程, 勇毅前行谱新篇。党的二十大吹响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军号角,李开润这位勇立潮头的女能人,信心倍增、干劲更足,将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带领本公司全体员工,开拓实干,筑梦未来。(段明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