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国际范儿

2022-10-13 17:33:00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2009年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把西安建成继北京、上海之后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

  围绕这一目标还曾引发过一场讨论。有一种担忧是,如果按照纽约、巴黎、东京、香港等现代国际化大都市的标准来衡量,西安无论是经济规模、经济外向度、城市对外的经贸、科技、文化、金融等影响力都存在不小差距。唯独能引以为傲的是,西安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1100多年建都史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厚重而深远,其唯一性和至高性无出其右。正因如此,西安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前面,加上了“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定语。这一方面说明西安对于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大都市目标,有着清醒的自我认知。另一方面,西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有着不俗的历史文化担当。那么,立足当下、回溯历史、展望未来,我们该如何看待和评价西安的国际化水平和进程?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一扇历史之门 推开即见千年繁华

  一座城市的国际化水平,主要是指其对全球经济、贸易、文化、人文等交流的关联度有多紧密,对其他地区和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多强。从人类文明史的角度,回溯西安在几千年人类历史长河中的起起伏伏,对于理解今天的现状,把握未来的机遇,足以提供充分的养料。

  遥想公元前202年,汉代张骞手持旌节,从长安出发去往西域,虽说本意是要联合大月氏共同击夹匈奴。但最终开辟了从首都长安(今西安),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连接地中海各国直至欧洲的古丝绸之路。从那以后,一群群驼队马帮踏过山川,越过沙漠,栉风沐雨,不远万里穿梭于东西两大文明间,拉开了世界在贸易与文化不断交互融合中向前演进的序幕。

  今天的西安正与中国其他地区一道向现代化迈进,但同时这座城市依然保留古典和现代化最为完美的结合。开放、创新、宜居是这座城市的特质。古老与现代,美味与风情,文艺与慵懒是这座城市的元素。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一个“长安”,也许是神秘的秦兵马俑、也许是高耸的明代城墙、也许是美味的羊肉泡馍。来到西安,就像走进了历史,在这里,整座西安城就是一座天然的活态博物馆。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和留学生在这里生活,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英国人罗宾·吉尔班克就是一位陕西文学的爱好者,他从2008年开始来到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初来的时候,他还是一位只知道兵马俑的英国小伙,在十多年的工作生活中,他已深深地被这座城市的文化与风韵浸染,越来越融入其中,变成了一个“地道的西安人”。他寻着自己对陕西文学的迷恋,利用自身跨文化的工作背景,先后参与翻译了十几本陕西作家的作品,包括散文、小说等30余部,为西方世界打开了解西安的窗口,也用自己的成果和经历诠释着西安在文学方面的国际范。

  前不久,外事“朋友圈”也迎来新成员。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两国外长在努尔苏丹举行会谈。双方就分别在西安和阿克托别互设总领事馆达成一致。这意味着,哈萨克斯坦有望成为继韩国、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之后第5个在西安设领的国家。除了经贸方面的往来之外,作为拥有众多高水平大学的西安,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高校均有数量不少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可以说,领事馆区的建设正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上的实力。

  作为闻名世界的东方古都,西安在国际文化交流中也具有相当的优势。从1974年算起,西安已经在缔结国际友好城市的道路上,整整走了48年。西安的国际友城数量在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二,在国内城市中位居前列。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先后有200多个国家元首以及领导人访问过西安,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萨科齐,比利时国王和王后,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西安已然成为国外领导人眼中在我国除了北京以外必须打卡的城市之一。作为连续多年国际入境游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西安在历史文化方面的国际范儿不言而喻。

中俄丝路创新园
中俄丝路创新园

  一扇贸易之窗 推开即见世界之大

  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40多年里,我国持续面向欧美及东南亚市场开放,以海运为纽带深度嵌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东南沿海地区以大规模低成本制造为特色的区域竞争力得到充分释放,使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与外贸出口,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之一。

  西安作为内陆腹地的国家中心城市,立足自身优势,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努力探寻空港和陆港协同联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路径。

  2013年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人类发展未来,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现已成为当今世界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这也为西安在新时代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先说陆港方面的中欧班列,从2013年11月28日首列从西安开出,9年来中欧班列长安号国际货运干线从最初的1条线,增加到现在的16条;从平均每周1列发展到如今每天数十列;常态化开行覆盖了丝路沿线45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效率最高、服务最优、速度最快、路线最全、开行最多、运量最大”的“钢铁驼队”。长安号2021年共开行3841列,占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总量的1/4。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指标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2022年1至7月,长安号累计开行2217列,运送货物总重达185.5万吨。7月单月开行426列,环比增长8.7%,较去年同期增长9%,创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以来单月开行历史新高。西安由此成为全国中欧班列开行城市中首个单月开行量突破400列的城市。

  据企业反映,原来货物从西安发到霍尔果斯口岸需要10多天,然后经汽车运输到哈萨克斯坦,共需20多天。现在搭乘长安号,同等距离只需6天就能到达,运输时间缩短三分之二以上。近年来中欧班列运输货物品类也随着运量的增加不断升级,以前运输的多是机械设备、建筑材料等原料类货物,现在汽车整车、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日益增多,货运贸易正向价值链的高端迈进。

  再说空港货运,由于西安处于我国的地理版图和几何中心,发展航空运输条件十分优越,于是近年来“空中丝路”也迅速发展。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累计开通全货运航线42条,国际全货运航线达23条,开通航线涵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45个热点城市,初步构建起面向“一带一路”、辐射全球的货运航线网络。自2019年起,西安机场4条“最具有经济实质意义”的第五航权航线以“一年一条”的效率落地开航。2021年完成货邮吞吐量39.56万吨,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临空经济产值突破120亿元。

  经过多年持续建设,如今的西安,空中航线纵横交错,陆上运输往复驰骋,国际商贸互联互通,加快推动国际贸易条件日臻完善。加上既有的科技资源、人才优势,产业基础,未来西安在整合资源,承东启西,扩大搞活向西开放方面必须越来越承担更加重要的国际贸易关系“结构洞”作用。假以时日,利用陆空双港互济协同优势,西安必然在“一带一路”产能整合、市场融合、经济融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形成集结、聚合、裂变效应,为中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西安力量。

位于哈萨克斯坦北哈萨克斯坦州的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
位于哈萨克斯坦北哈萨克斯坦州的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

  一条产业合作之路 踏上即是国际范儿

  贸易是推动全球产业精细化分工、一体化发展的动力。一座城市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竞争力,最能反映其在全球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西安现代产业体系在国际范儿上亦表现不俗。

  为汽车行业带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能源汽车,从一种大型机械,变成了装有四个轮子的电子智能终端。业界甚至还没有明确,市值居车企首位的特斯拉究竟应定义为科技公司还是汽车公司。由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模式创新驱动的新能源车这个新品类,是为数不多能够在疫情反复影响之下,仍能保持高增长率的行业。在新国际形势和供应链风险的影响之下,中美新能源车企的领头羊——比亚迪和特斯拉正以“破坏式创新”的方式,为汽车行业带来另一个深远变化。两大电动车巨头不约而同地重塑汽车行业的供应链模式,将大规模的零部件外包变成一体化整合。这无疑更加考验一个企业以及其所在城市在资源统筹、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实力。

  从各家车企发布的销售数据来看,2022年上半年,特斯拉全球销量为56.5万辆,同比增长46%;比亚迪全球销量为64.14万辆,同比增长315%。时隔3年,比亚迪力压特斯拉,重新夺回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而比亚迪股价也因此在2022年6月大涨,市值一举突破万亿元。在全球车企当中,比亚迪市值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排名第三,超越了大众、奔驰、宝马、通用、福特等一批老牌车企。今年,比亚迪预计新能源车销量将过100万辆,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与此同时,作为我国重卡制造领域的龙头,陕汽重卡的产品已远销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上半年,陕汽在海外市场实现出口订单超过1.8万辆,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其海外品牌——陕汽SHASHACMAN已经建立完善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和全球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在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哈萨克斯坦等1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本地化生产,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亚、东欧以及非洲、中南美洲等地,国际市场保有量已超过20万。

  众所周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芯片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其生产工厂的规模化和精密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像三星、英特尔、海力士等芯片大厂都是全球布局,统筹产能生产。这种全球布局的大型企业也承担了国际贸易近60%的份额。西安引进三星、镁光等大型芯片制造商,用优惠政策吸引上下游企业前来聚集,有力拉动着西安及全省的外贸增长。面对疫情,西安外贸更是逆势上扬,2021年,西安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4000亿元。在6月国办公布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名单中,西安首次成为“推动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成效明显的地方” 。

  这一次,在“走出去”发展上,西安企业亦有一番作为。作为全省建筑行业龙头企业,陕西建工集团采用股权合作、融资租赁、属地化经营等模式,努力开拓海外市场,相继承接了巴基斯坦M4高速公路、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医院等海外重点项目,市场分布从13个国家和地区增加到27个,连续获得5项“境外建筑工程鲁班奖”,合同签约额以每年20%以上速度增长。

  而位于哈萨克斯坦北哈州的爱菊集团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已经是爱菊集团的重要产业基地。作为中哈产能合作清单首批重点项目之一,此项目2016年12月正式投产,累计投资3000万美元。园区内已建成年加工量30万吨的哈萨克斯坦国内最大油脂厂,配备建设两个合计仓容15万吨的大型粮库和年物流能力50万吨的4条铁路专用线,为当地创造了150个就业岗位。

  此外,隆基绿能已经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和绿色能源综合利用商,产线在马来西亚、印度等地“落地生根”。延长集团、法士特、陕鼓、陕煤等一大批企业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技术合作、资源开发、市场开拓、人才建设等方面参与国际竞争,并取得了不斐的成绩。

  通过以上企业在国际合作中的表现,我们看到,西安正以崭新的姿态、不懈的努力,足履实地地稳步提升自己的国际范儿。(文/陈宇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