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国家公园三江源

2022-10-13 10:03:22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世界上很难再找出这样一个地方,汇聚了如此众多的名山大川;世界上也很难找出三条同样的大河,同享一个摇篮,血脉相连。

  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璀璨的华夏文明;澜沧江是重要的国际河流,一江通六国,是国家和民族友谊的纽带。

  长江、黄河、澜沧江,汹涌澎湃,波涛滚滚,汤汤之水覆盖了我国66%的地区(含南水北调工程覆盖地区),每年向中下游供水600多亿立方米,养育了超过6亿人口,承载着全民族对自然保护和生态文明的希望。这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被誉为“中华水塔”。

  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境内、世界屋脊——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712.63米,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地区。这里雪原广袤,湿地众多,是地球上最强悍生命力(寒冷而缺氧)的耀眼舞台,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重要启动区,是国家生态安全重要屏障。三江源的“安危”不仅关乎青海和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更关乎世界的生态安全。

  正因为如此,通过建立国家公园,对类似三江源这样的“宝地”进行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从2015年中央审议通过《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到2017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全面完成。通过三年时间的试点,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家公园建立的体制问题。2021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公园名单,开启了三江源国家保护的新时代。

黄河九曲湾
黄河九曲湾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青海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江源建设。先后建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二期工程,2015年12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

  2016年6月,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我国第一个得到批复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启动。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格局为“一园三区”,即三江源国家公园和长江源(可可西里)、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区域内发育和保持着世界上原始、大面积的高寒生态系统,是全国32个生物多样性优先区之一,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238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9种,藏羚羊、雪豹、白唇鹿、野牦牛等特有珍稀保护物种比例高,素有“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之称。试点区涉及6类15个保护地,占三江源整体区域面积的31.16%。其中:冰川雪山883.4平方公里、河湖湿地29842.8平方公里、草地86832.2平方公里、林地495.2平方公里。试点区包括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和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治多、曲麻莱3县以及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管辖区域,共12个乡镇,53个村,17211户牧民、61588人,贫困人口2.4万人。这里冰川雪山连绵,河流湖泊密布,草原荒漠广阔无边,野生动物成群结队,具有高原生态原真性、完整性和不可复制性。

  青海省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领导小组。根据国家发改委的部署,先行先试,按照“一年夯实基础工作,两年完成试点任务,五年建成国家公园”的目标,以有效保护修复生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模式、创新生态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建立资金保障长效机制和有序扩大社会参与等5项主要任务为抓手,采取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构建监测评估考核体系、广泛开展宣传引导4项保障措施,制定了《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完善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牧民生产经营模式方案和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方案,发展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和有机畜产品加工产业及生态旅游业。以投资入股、合作、劳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庭旅馆、牧家乐、民族文化演艺、交通保障、旅行社等经营项目,促进当地第三产业发展。投入10亿元资金用于重点实施标志性建筑、保护站标准化、森林公安派出所、巡护道路、生态监测、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同时,依托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做好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对国家公园社会捐赠管理工作。通过实施特许经营制度,拓展公园保护管理。

  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关于实施〈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的部署意见》确定的8个方面31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部完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生态保护和恢复成效日益显现,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生态功能不断强化,全面完成了试点各项任务。据悉,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整合了园区所涉4县的自然资源执法机构,解决了自然资源执法监管“碎片化”问题。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还在探索社区共管模式,充分调动牧民民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园区全面实现“一户一岗”,共聘用17211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户均年收入增加2.16万元,每年发放补助资金3.72亿元,促进了减贫就业,有效调动了牧民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性。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五个第一批国家公园。今后将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

  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在玉树州、果洛州分别成立了试点领导小组,推动国家公园与地方政府协同发展,制定印发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科研科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特许经营、预算管理、项目投资、社会捐赠、志愿者管理、访客管理、国际合作交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方案,完成了区域草地资源、林地资源、湿地资源、地表水资源、野生动物本底调查并以政府白皮书形式发布,统筹实施了黑土滩治理、湿地保护、沙漠化防治、草原(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等生态项目,健全完善了“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初步建立起人类活动遗迹(人工建筑)数据库。尤其值得称道的是,青海省以“源头责任”探索出“首创模式”,走出了一条“借鉴国际经验、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三江源特点”的国家公园体制创新之路,形成了一系列制度成果、实践成果、理论成果,既为全国国家公园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实践路径。其中以“八个一”为标志的三江源模式备受好评。即一面旗帜引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个部门管理——着力破解“九龙治水”制约;一种类型整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一套制度治理——积极探索“两个统一行使”有效路径;一体系统监测——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一支队伍执法——形成具有三江源特点的综合执法模式;一户一岗管护——推动牧民从生态利用者转变为生态守护者;一个理念建园——建立健全社会参与国家公园共建机制。

黄河湿地
黄河湿地

  经过多年努力,三江源区主要保护对象都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质量得以提升,生态功能得以巩固,水涵养量逐年增长,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比十年前提高了11%、30%以上。野生动物种群明显增多,藏羚羊由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经统计调查,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分布植物种类共有832种,其中5种为三江源国家公园特有植物、3种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21种为省级重点保护植物。同时,项目还对24种重点保护植物的受威胁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园区分布的植物种群,确定71种植物属于极小种群,为青海省乃至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名录进行补充。研究判定三江源国家公园分布有森林、灌丛、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垫状植被、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沼泽和水生植被8个植被型组,33个群系,为三江源国家公园植被类型的划分和边界设定提供了数据支撑。与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相比,生态系统宏观结构总体好转,草地退化趋势继续逆转,湿地与水体生态系统持续恢复,三江源工程区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净增加308.91平方公里,增长了0.6%;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和产草量保持稳定,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和流域水供给能力基本保持稳定,空气质量和地表水水质稳中向好。青海生态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先行先试开局良好的生态文明“青海模式”初步形成。

  风景这边独好

  三江源国家公园包括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各擅胜境,特色鲜明。那旷古悠远的高山、冰川、湖泊、江河、牧野,都会让你叹服于大自然的辽阔、雄浑、奇幻、壮美和美不胜收的无限风光。

长江水系
长江水系

  长江源区以俊美的高山冰川著称;黄河源头湖泊星罗棋布,呈现“千湖”奇观,鄂陵湖和扎陵湖如两颗镶嵌在高原草地的明珠;澜沧江源头峡谷两岸不仅风光无限,更是高原生灵的天堂。

  长江源园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曲麻莱县,包括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索加—曲麻河保护分区。园区内荒漠生态系统和高寒草原、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有藏羚、野牦牛、藏野驴、岩羊、藏原羚、白唇鹿、雪豹、棕熊、狼、雕、鵟等重点保护动物,有长江裸鲤、长丝裂腹鱼等土著鱼类,被称为“野生动物天堂”。重点保护长江源头雪山冰川、高寒江河湿地、草原草甸和野生动物,特别是藏羚、雪豹、藏野驴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和迁徙通道。

  黄河源园区位于果洛州玛多县境内,包括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2个保护分区。黄河源园区河流纵横、湖泊密布,扎陵湖和鄂陵湖是黄河上游最大的两个天然湖泊,与星星海等湖泊群构成黄河源“千湖”景观;高寒湿地、草地生态系统形态独特,藏野驴、藏原羚、棕熊、雪豹、斑头雁等野生动物及花斑裸鲤、厚唇重唇鱼等土著鱼类广泛分布。重点保护源头湖泊、湿地生态景观,维育高寒草甸、草原生态系统健康,维护生物多样性。开展黄河探源和自然生态体验,展现高原千湖景观,近距离观览野生动物,追寻领悟黄河文化和藏民族历史文化,体验藏族传统生活和民族风情。

澜沧江水系
澜沧江水系

  澜沧江源园区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包括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果宗木查、昂赛2个保护分区。园区以江源高原峡谷为主,高寒森林、灌丛、草原、草甸镶嵌分布,藏羚、雪豹、盘羊、岩羊、马鹿、棕熊、藏马鸡等保护动物和裸腹叶须鱼、前腹裸裂尻鱼等土著鱼类种类丰富,是全球雪豹分布最密集地区,地域民族文化历史悠久。重点保护江源区冰川雪山、冰蚀地貌、高山峡谷林灌木和野生动物,打造澜沧江大峡谷览胜走廊,塑造国际河流源区探秘胜地。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通过特许经营、制度化运营等生态体验和自然教育项目,当地牧民群众也能享受到一项项生态反哺“红利”。

  在媒体报道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岩石下藏着一只雪豹!”才让扎西突然兴奋地叫了起来。听到才让扎西的叫声,一旁的多杰迅速跑过来,蹲在望远镜前凝目观望。“岩石下还真藏着一只雪豹。”多杰也兴奋地叫了起来。才让扎西平时喜欢观察野生动物,当他得知昂赛大峡谷开展生态体验旅游活动项目的消息后,便和好友多杰约定到昂赛。这两天,他们一直住在昂赛,看到了平时难得一见的珍稀野生动物。

  才让扎西参与的是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与山水中心共同开展的一项自然体验活动。这项自然体验活动是山水中心和当地政府部门共同开展的生态体验特许经营活动的项目之一。在山水中心的培训和指导下,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管委会、昂赛乡政府从当地选拔20余名牧民,培训他们红外相机和望远镜操作和使用技术。这些率先掌握相机拍摄技术的牧民,成为开展生态体验特许经营活动的首批受益者。扎西说,自从掌握这门技术后,在村委会的具体安排下,牧民轮流带着游客到山上体验生态游项目,牧民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这些住在公园旁的牧民,就这样吃上了“生态饭”,有的人一天可以挣到500多元。

  “乡上选拔出来的20余名牧民,为体验者提供食宿,并担任司机和向导,体验者要向所在合作社交付食宿和交通费,其中收益的40%属于接待家庭,其余用于给村里的贫困老人交纳养老金、医疗金等,改善当地牧民生产生活。”杂多县昂赛乡党委副书记张富生说,目前昂赛乡生态管护员岗位实现全覆盖,人均报酬每月1800元,共有1516户纳入其中。自从鼓励牧民开展特许经营活动后,昂赛乡组织牧民开展餐饮住宿、向导等服务项目,增加了牧民的收入。

  生态体验活动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批准的首个特许经营项目,通过提前预约、科学导赏、牧民参与等方式,访客在一周左右的时间中感受国家公园的生态魅力。阿旺是青海省原上草自然保护中心的负责人,他说:“我们需要自然体验和自然教育这样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人到这里来,了解生态的重要性,我觉得生态体验和生态教育是最好的一个方式。”

  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许经营企业云享自然公司负责人王蕾介绍:“把我们的绿水青山更好地展示给公众,从市场上找到它的价值,不仅仅是自然资源资产做一些数字化的呈现,而是把它真正变成牧民能够有获得感,能够获得经济回报的一些产品。另一方面,从食、宿、行、交通用车方面,我们都是直接采购当地牧民的产品,当地居民的服务。这样我们能够最大化地把获取的这种收益回哺给当地社区,同时在组织当地社区接待访客的过程当中,也为他们赋能。”在生态体验中,首批访客的食宿出行等都由当地牧民提供有偿服务。从普通牧民转化为国家公园的守护者,如今他们更是成为绿水青山的“代言人”。

  果洛州玛多县黄河乡阿映村生态管护员俄合多深有感触的说:“不仅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参与到保护中,还能有一些额外的收入,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好的。”在专业科学志愿者团队的讲解下,访客的到来既不会干扰保护对象,又能享受到高品质的专业解说和原生态的社区生活体验。

  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规划财务部部长王权宾表示:“通过特许经营,提高了企业和社会以及牧民参与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性,转产转业牧民有序增加,进一步引导和培育了生态产业高质高效发展,传播了国家公园的内涵,让更多的人参与国家公园建设,共享国家公园红利。”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文化传承悠久,原住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青藏高原,对脆弱高原生态环境与珍贵自然资源的深切体验,形成了关于自然、人生的基本观念和生活方式,创造了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态文化。自然景观的独特性、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与地域民族文化交相辉映,敬畏自然、顺应自然的朴素生态理念世代相传,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原始的文化风貌。在藏传佛教的经幡中,在猎猎飞扬的风马里,在鹰翅之下,在草木繁盛的原野上,时光是如此缓慢,它浸透着别样的宗教和哲学,哺育着另类的思考。是的,生命是轮回的,而生命不过是大地上暂时的栖居者,他应该保有感恩、赞美和敬畏的姿态。人们呈现更多的是对自然之神的膜拜,对河流、山峦、云影和时间的追随。所有的“存在”都收敛了呼吸,掩起了妩媚,人们的灵魂一退再退,将孕育了生命的摇篮推至高出,立于海拔,一尘不染。

  此刻,秋天明净地在草原上奔驰,雄鹰以王者风范在头顶徘徊,马蹄惊起了几只蝴蝶,像光斑一般闪烁。风起了,像一篇自然主义的散文,裹挟着从舟曲草原、玛曲草原、碌曲草原上滚滚而下的万千气象:经幡、法号,玛尼堆、羊群、神祗、民族、风俗、藏传佛教和自然,蔓延而来。听,谁在吟唱——像西北穆斯林的“花儿”一样简洁,像蒙古族的长调一样婉转,像藏族民歌一样抒情,像汉字那样凝练,夺人魂魄……

  哦,三江源国家公园。

  (文/王遂社 摄影 卜建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