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自2021年11月武侯镇被确定为文化旅游类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以来,在市县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示范镇建设工作专班,整合资源协同推进示范镇建设。
坚持党建引领,优化组织保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相关县级领导和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设立项目建设、环境保障、督查考核3个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协同推进落实,切实加强对示范镇建设工作的全面领导。组织部门及时下派我镇1名市级部门挂职镇党委副书记,为示范镇建设增强人才和智力支撑。
方济众故居
林下经济
镇级积极行动,成立以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组长和组长,班子成员、相关站办室所与驻镇单位负责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驻村第一书记为成员的示范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组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宣传工作、人居环境、信访维稳5个专项工作组,对照示范镇建设4类13项83条评价指标,将镇级层面承担的各项具体任务细化分解到组到人,明确时限要求,严格实行周汇报、月研判制度。
古阳平关文化旅游核心区鸟瞰
画乡钟楼
突出规划先行,绘制项目蓝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确定的“11366”战略目标和武侯大景区5A级创建目标,按照“规划先行、梯次推进、整体提升”的思路,在原省级文化旅游名镇核心区(武侯社区、莲水社区)3平方公里规划基础上,以“产业振兴”为重点,向北延伸至关山梁村,着力打造生态养殖、林下经济综合开发产业圈;以“文化振兴”为重点,向西延伸至钟楼村,着力打造以方济众故居为支撑点的“画乡”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一点发力两线并进,着力构建覆盖辖区25平方公里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综合体格局。
以2021—2025年为规划期限,完成示范镇建设规划编制招标工作,确定省城乡建设规划编制研究中心承担《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规划》《镇区风貌规划设计》《美丽宜居示范村“三图一集”设计》《海绵城镇建设规划》《园林城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已完成评审并上报省住建厅。
PPP项目完成后现状
立足项目为王,增添发展动力。围绕“一年打基础、三年出形象、五年基本建成”的总体思路,聚焦“文化复兴、生态文明、城乡一体、品牌旅游”四大领域,着眼于提升镇区综合承载力、文旅园区发展带动力、农村人居环境、农村治理水平,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确定示范镇建设五年项目库项目计划37个,计划总投资16.8422亿元。其中,今年重点建设项目17个,目前已完工15个。
切实做好城市西片区旅游基础设施PPP项目(二期)103户占地协调和21户拆迁动员工作,完成武侯片区雨污管网合并改造项目3户拆迁和162亩临时用地协调工作,全力保障市县重点项目在武侯辖区顺利实施。
加快推进镇区道路拓宽改造、断头路连通、AAA级旅游厕所新建、休闲广场建设和“画乡钟楼”建设等项目,着力提升核心景区周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着力铸魂塑形,助推乡村振兴。严格落实示范镇建设“七个一”宣传工作要求,完成了一个五年项目库及年度建设清单、一部宣传片、一本宣传册、一个微信公众号、一个工作专班、一个示范镇标识,按照示范镇规划编制修改完善沙盘模型。
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古韵武侯为指导,以镇容村貌整治提升、长效管护机制建立健全为重点,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大力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莲水社区及其宜居型示范农户创建,积极推进钟楼村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目前,全镇已实施7个村(社区)卫生厕所改造831户,2个社区485户居民生活污水并入全县污水管网处理,所有村(社区)生活垃圾均有专业保洁公司收集清运处置,切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基础整治向品质提升迈进。
“武侯微讲堂品牌活动
以文明镇村创建为引擎,倡树新风弘扬正能量。扎实开展“道德积分银行兑换”和“武侯微讲堂”活动,坚持把党的政策理论、志愿服务送入寻常百姓家,不断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目前,武侯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挂牌工作全面完成,县级文明村已申报成功11个,今年共开展道德积分评议会41次,道德积分集中兑换活动32场,“武侯微讲堂”品牌多次受中省市县各级媒体推广。(通讯员:张彬、张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