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具体施工的关键一年,可以说,乡村振兴踏上了新的赶考之路。前不久,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实施意见,对今年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作出安排部署,西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更是提出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等振兴的目标任务。特别是《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要进一步统筹兼顾城乡一体化,努力实现乡村振兴。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如何迈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步,如何破解人才制约瓶颈,如何在“谁来种地”“谁来兴村”问题上精准发力,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培养一支高标准乡村职业经理人队伍势在必行。
什么是乡村职业经理人
2018—2022年,中央连续发布“一号文件”统筹“三农”工作,明确指出要为乡村振兴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扶持农业职业经理人不断发展的相关举措。《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乡村振兴促进法》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发布,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证,乡村职业经理人更是作为一种新兴职业不断发展壮大。
乡村职业经理人的定义:乡村职业经理人常常被称为“家庭农场主”“农业经纪人”“农业CEO”等等。尽管称呼不同,都指那些“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专门人才,他们活跃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以先进经营理念和科学技术,运营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组织和管理规模化、集约化农业及其他专业化的生产形式。2019年4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统计局联合发布了13个新职业,其中就包括乡村职业经理人。乡村职业经理人是指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中,从事农业生产组织、设备作业、技术支持、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管理服务的人员。
当前,我国乡村职业经理人从业人员预估已超过290万人(按每经营主体配置1人测算),遍布在各地的乡镇和村组。从农业行业结构来看,乡村职业经理人从事种植栽培约占58%,畜牧兽医约占10%,渔业生产约占2%,林业生产约占1%,农机服务约占3%,植保服务约占3%,休闲服务约占2%,加工服务约占2%,销售服务约占5%,其他行业约占14%。从所在岗位的经营属性来看,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约占26%,家庭农场约占21%,个人承包约占19%,农业企业约占18%;其它约占16%。
乡村职业经理人主要工作任务包括:搜集和分析农产品供求、客户需求数据等信息;编制生产、服务经营方案和作业计划;调度生产、服务人员,安排生产或服务项目;指导生产、服务人员执行作业标准;疏通营销渠道,维护客户关系;组织产品加工、运输、营销;评估生产、服务绩效,争取资金支持等。
为什么要建设乡村职业经理人队伍
目前,西咸新区共有行政村192个,农户10.8万户,农村常住人口3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3.07%,逐渐形成了以粮、菜、果、茶为主导的区域农业产业。尤其2020年,新区粮食播种面积46.63万亩、产量16.05万吨,粮食产量与面积均居全市第三;蔬菜种植面积25.73万亩、产量92.5万吨,生产规模居全市第一;茯茶年产量4200吨、产值6.47亿元,生产规模居全省第一。随着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壮大,已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65家、家庭农场111家、现代农业园区25家。截至2020年底,全区认定村集体成员74.72万人,职业农民300人,其中,高级职业农民6人,中级职业农民10人,初级职业农民284人。
近年来,西咸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结合创新城市发展方式的探索实践,促进城乡规划、产业、生态、资本要素融合发展取得突破,探索走出了一条彰显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的新型城乡融合发展路径。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的迅速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的层出不穷,催生了新的职业,也给新区农业人才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因此,建设乡村职业经理人队伍,有很大的必要性。
一是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保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了农村加快土地流转,大片土地的集中为开展规模化、产业化、多样化、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但也带来了管理难度大、投入周期长、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乡村职业经理人作为一种专门性的职业,掌握技术、善于管理,在乡村产业发展中能够起到实践和引领的作用,能更直接、更有效地促进农业产业发展。
二是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之源。乡村职业经理人具有较强的示范、组织和服务能力,既能发挥传导市场信息、运用新科技的载体作用,还可以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整合金融、科技、土地等各种要素资源,尤其是可以培育本土乡村人才,培育年轻有为的返乡创业人才,激励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大显身手。
三是为乡村振兴创造文化氛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是一个潜移默化、不断养成的过程。打造一批可以激发各方面活力和能量的高素质人才,既能有效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又能推动农耕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催生乡村文化供给的内生动力。
四是为乡村振兴筑牢组织基础。乡村强不强,要看“领头羊”。乡村振兴除了需要村干部等一批热爱“三农”工作者的积极融入和参与外,更需要一批乡村职业经理人发挥主力军作用,带动留在乡村的人更安心,激励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切实提高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
如何建设乡村职业经理人队伍
西咸新区建设乡村职业经理人队伍的总体思路是坚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职业化方向、市场化导向、产业化取向,着力破解人才制约瓶颈,分层分级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市场意识和管理能力、较高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层次结构合理的乡村职业经理人,为推进新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首先,组织遴选培育对象。一是按照“自愿+推荐+审查”原则, 重点将村组干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领办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等作为培育对象,广泛吸纳在农业领域创业兴业的返乡农民工、回乡大中专毕业生、复员转业军人、城镇下乡人员等各类有志从事农业的人员加入乡村职业经理人队伍。二是以秦创原总窗口建设为契机,依托各类创新平台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引导广大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把成果应用在农村产业发展上,重点培育科技特派员,推进科技成果入乡转化。三是遴选的乡村职业经理人,优先纳入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通过建档立卡、跟踪培训、系统培育,加快培养成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领军人才。
其次,创新人才培育方式。一是探索建立理论与实践、集中与分段相结合的培训管理模式, 提高乡村职业经理人实训化培训比重, 积极推广小班制、菜单式学习和导师制、孵化式辅导等培育模式。短期理论培训后,根据学员具体需求, 分别组织到培育基地开展实践辅导培育。二是鼓励具备条件的培育机构开办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专班和开发信息服务平台, 探索“行业性辅导+自学成长”的终身学习机制。三是打破区域壁垒,与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合作,培养新型农业人才,积极探索省外先进地区异地培训、联合培训模式等。
第三,优先加强产业扶持。一是支持乡村职业经理人领办、新办的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 优先申报评定新区级以上的示范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二是支持乡村职业经理人主导的项目符合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条件的, 优先享受新区相关扶持政策。三是支持乡村职业经理人通过共有、共治、共享方式, 集成农业服务资源要素, 建设区域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或行业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为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提供支撑条件。
第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一是鼓励街镇、村组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探索建立乡村职业经理人信用贷款机制。鼓励乡村职业经理人积极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 对从事规模种养生产, 且参加新区政策性农业生产保险的, 对其应由农户自交保费部分给予适当的减免补助。二是支持街镇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制度, 将新型职业农民领办创办的经营主体纳入政策扶持范畴。支持银行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 加大对乡村职业经理人领办创办的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第五,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一是构建新区乡村职业经理人在小农户服务过程中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考核体系,建立权责一体、奖惩分明的运行机制。在资金安全、目标利润、社员满意度和生产标准化等方面对职业经理人形成多个考核指标,与基本年薪+绩效年薪机制挂钩,提升对职业经理人考核的针对性、导向性。杜绝追求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利益侵吞小农户的生产利益,将小农户边缘化。二是成立由全体社员组成的社员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构,由全体社员选举产生理事会与监事会成员,对乡村职业经理人作出的重大决策与建议,须理事会成员一半以上的投票方可通过,从制度层面避免乡村职业经理人因忽视当地农业发展的现实情况盲目决策,造成小农户利益得不到保护、丧失农户信任的问题。
最后,完善人才吸引和留住机制。一是多措并举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助力乡村建设,吸引乡村能人回乡创业和反哺家乡,同时鼓励大学毕业生下基层服务“三农”,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创客等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种养、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家乐民宿等业态,培育村庄品牌、农产品品牌、节庆活动品牌。二是提高乡村职业经理人的薪酬待遇和社会保障标准,制定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农村能人回乡创业。三是加强农村“两委”组织建设,把农村生产能人、经营能人、技术能人纳入村级两委后备,吸纳进入村两委班子,同时探索农村优秀青年晋升通道,多渠道保留乡村优秀人才。
(文/赵江 秦蓉 作者:赵江为西咸新区研究院综合处(论坛秘书处)处长,秦蓉为西咸新区研究院综合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