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从“林长制”实现“林长治”

2022-05-10 16:13:54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2020年1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2020年12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2021年5月14日,陕西结合实际情况,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林长制。
 
  今年4月6日,陕西全省总林长会议上,陕西省委书记、省总林长刘国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林长制的决策部署,着力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让每一片林都有责任人,让每一位林长都有“责任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局。陕西生态区位十分重要,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母亲河,秦岭是中华民族祖脉,陕西是全国唯一全境处在黄河、长江干流之间的省份。
 
  据了解,陕西全省2056.26公顷国土空间,其中1482.1万公顷是以林地、草地、湿地、沙地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空间,占国土空间70%以上。这些自然生态空间是绿色碳库、绿色氧库、绿色水库、生物基因库和生物能源库。近年来,陕西不断向世界呈现亮丽的“陕西绿”。以陕北为核心的黄土高原成为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的地区,全省57. 33万公顷流动沙地得到固定或半固定。陕西现有陆生野生动物792种、种子植物4600余种。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创建秦岭国家公园,建成各类保护地252个,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基本形成。“秦岭四宝”大熊猫、朱鹮、羚牛、金丝猴种群数量持续增加,组团成为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吉祥四宝”。
 
  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继河长制、湖长制之后,林长制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林长制,核心是责任制。随着林长制全面推行、全域覆盖,我国每一片森林和草原都将有责任人,每一位林(草)长也都将有自己的“责任田”。
 
  从“林长制”到“林长治”,开启挺进深绿新征程
 
  2021年陕西省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锁定了全面推行林长制的三个阶段性目标。第一阶段,到2021年底,全面建立“省市县镇村”五级林长制体系。第二阶段,到2025年,设定四个生态系统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46.5%,也就是“十四五”期间,新增森林面积450万亩以上,届时森林蓄积量达到6.3亿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稳定在60%左右;湿地保护率达到50%;70%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第三阶段,到2035年远景目标,初步实现三秦大地山青、天蓝、水净、景美,基本建成美丽陕西。
 
  记者观察到,抓住林长制“责任制”这一核心,陕西在“林”上精准发力、从“长”上履职尽责、在“制”上探索创新。制定实施了省级林长会议、信息公开、部门协作、工作督查4项制度。推出了“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总林长令等机制。各市也因地制宜创新推进林长制,商洛开展了“争一流、夺红旗”活动,宝鸡凤县构建了“4535”林长模式,宝鸡眉县、安康宁陕建立了“智慧林长制信息管理平台”。
 
  根据全省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发展需要,统筹考虑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行政区域,陕西省《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规定,在秦岭、巴山、关中北山(含关山)、黄桥林区、白于山(含毛乌素沙地)5个生态区域设立省级林长。渭河以南、汉江以北的生态区域为秦岭责任区,省委书记兼任省总林长;汉江以南的生态区域为巴山责任区,省长兼任省总林长;渭河以北、延安市以南的生态区域为关中北山(含关山)责任区,省委副书记兼任省副总林长;延安市全境为黄桥林区责任区,常务副省长兼任省副总林长;榆林市全境为白于山(含毛乌素沙地)责任区,分管林业工作的副省长兼任省副总林长。
 
  陕西省《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全面推行林长制的七项具体任务:科学编制规划、严格生态保护、加快生态修复、加强灾害防控、全面深化改革、加强监测监管、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同时明确了六项保障措施,全面提升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功能。
 
  2021年,全省完成营造林任务842. 3万亩,国土绿化面积全国领先,造林任务全部实现直达到县、落地上图。全省森林草原防火工作持续加力,火灾发生起数、过火面积、受害面积同比分别下降77. 92%、75. 34%和81. 21%,均创历史新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扎实推进,全省松材线虫病疫区数量、疫点数量、发生面积和病死松树数量首次整体实现“四下降”。从过去一年的实践来看,林长制工作已成为陕西高质量保护和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的重要抓手,是全面提升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关键举措,是加快推进美丽陕西建设的有效途径。
 
  由“浅绿”向“深绿”,铺就美丽陕西新底色
 
  对陕西而言,“十四五”时期是由“浅绿色”向“深绿色”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今年也是全面推行林长制走稳走实的关键之年。陕西将加快生态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生态空间治理新篇章。
 
  持续加强秦岭森林生态保护,大力实施秦岭和长江流域生态空间治理十大行动,加快推进秦岭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扎实做好秦岭北麓生态文明示范带和秦岭典型受损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加强黄河流域林草生态保护,加快实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持续抓好沙化土地治理、沿黄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等重点工作,推动黄河西岸绿色廊道高质量建设。聚力国家公园创建,确保秦岭国家公园今年如期设立,有序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陕西片区建设。
 
  科学实施森林草原生态修复,系统修复重点区域林草生态环境,有序有效推进渭北旱腰带、水土流失重点防范区、困难立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治理。高质量编制“十四五”及中长期防沙治沙规划,开展沙化土地综合治理,完成防沙治沙任务93万亩。加强禁牧等政策落实,维持草畜平衡,优化沙区植被结构,严防土地二次沙化。合理安排国土绿化年度任务,宜封则封、宜飞则飞、宜造则造,确保全面完成490万亩的营造林任务。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增强碳汇能力。
 
  强化森林草原资源监测管理,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明确天然林保护重点区域,不断完善林草资源“一张图”动态监测体系。落实林长督查制度,将林长督查与森林督查、重大森林草原防灭火、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有机融合,建立完善问题发现、反馈核实、确认报告、建立台账、整改落实的督查机制。严格控制生态用地转为建设用地,进一步制定完善规范占用征收草原等生态用地的管理办法,依法严查乱砍乱伐、毁林毁草毁湿和非法占用林地、草原、湿地等案件,坚决守住守牢生态红线。
 
  加大森林草原灾害防控力度,严格落实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目标责任制,持续做好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坚决落实森林草原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紧抓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紧盯重点时段,看牢重点林区、重点部位,全面排查整治火灾隐患,严防死守,将森林草原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 9‰以内,确保不发生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和人员伤亡。
 
  加快林业生态经济发展,及时足额兑付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退耕还林还草补助等资金,加强生态建设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制度联系,确保关系群众利益,特别是关系脱贫地区、脱贫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有效发挥林业经济优势,科学实施花椒、大枣等经济林改造,大力发展中药材、食用菌等林下种养,加快培育林业产业示范基地、龙头企业和示范园,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加快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县和示范园区,积极探索林草生态成果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转化的新模式,推进生态旅游与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
 
  推进林长制走深走实,形成各级林长牵头抓总、林长办有效协调、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把“责”落实、把“制”完善、把“林”护好,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建立健全林长制体系配套制度,建立林长巡林履职、成员单位配合协作等机制,持续推进林长履职规范化、配套制度系统化、工作监管常态化。完善林长制工作督查考核制度,进一步细化市县镇村各级林长履职要求,坚持日常监管和年度督查考核相结合。加强宣传引导,全方位多角度讲好陕西林长制故事,传播陕西林长制好声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全面推行林长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创新,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陕西只争朝夕,真抓实干,追赶超越,努力把生态空间建设成高质量、高效能、高品质的绿色碳库、绿色氧库、绿色水库、生物能源库和生物基因库,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陕西力量。
 
  (供稿单位:陕西省林业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