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30个重大文化项目建设的启示

2022-04-02 17:38:00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华山景区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重要指示,陕西省政府2013年出台《关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启动了30个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在全省上下不懈努力下,这项工作取得显着成效。陕西文化资源优势突出,文化产业是新时期发展的重要内容。面对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新任务,重新回顾30个重大文化项目建设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对陕西进一步强化在文化领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理念,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做法
 
  “30个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这项文化工程的总称。陕西在项目筛选、规划制订、推进实施、措施保障和组织协调等方面积极探索,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在省内外产生良好反响,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多次给予报道。
 
  坚持三性原则,科学筛选确定项目名单。决策之初,省上组织力量进行了半年多深入调研,通过系统梳理文化资源,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明确了把是否在国内具有唯一性、至高性、标志性作为入选重大文化项目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文安驿文化园区、石峁古城遗址公园、秦始皇陵文化景区、统万城文化景区等文化旅游景区,铜川药王中药文化产业基地、西影产业文化园等文化产业基地,延安大剧院、陕西大剧院和市级文化体育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统称30个重大文化项目。这些项目虽有单体、综合以及新建、提升之别,但均具备加强特色文化资源深度开发、填补重大设施空白和彰显陕西文化特色与时代风貌的特征。
 
  突出精品意识,从优制订项目规划。为避免简单模仿、照抄照搬,使每个项目都成为经得起历史与群众检验的精品工程,30个重大文化项目建设严格实行规划统领,不少国内外知名大师和设计机构都参与了规划制订。所有项目都是先提出概念规划,后制订建设规划,再由省政府组织各领域知名专家集体审定,以实现高标准规划。评审通过的项目,省上给予每个项目1000万元规划补助。这样,就从根本上保证了项目规划的品质,做到了一次规划、分批实施。壶口文化景区的概念规划一提出,多个投资机构和企业就希望参与建设。中国革命艺术家博物院(延安文艺纪念馆)项目得到贺敬之等文化名人的高度评价,建成后扩充了延安时期革命文化的内容,在我国文化艺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实行一项一策,创新项目开发建设模式。30个重大文化项目的实施,采取“企业牵头、政府支持”的开发模式。文化旅游类项目,既有省属企业与项目所在地共同出资建设的,也有市县政府提供优惠条件吸引社会资本建设的。文化设施类项目,既有企业投资代建,政府贴息支持并后期回购的,也有通过BT模式建设运营的。基本是一个项目一种模式,充分尊重了市场规律和群众文化需求,体现了政府宏观要求,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开发经营平台。最后省政府只拿出2个多亿元规划补助资金,10个多亿的奖励资金,就成功引导和撬动了400多亿投资,保证了项目的建设资金需要。特别是已成为延安新标志的延安大剧院做到了当年设计、当年落成,并成功承办了中国艺术节开幕式。
 
  强化组织协调,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一是领导责任落实。省上设立了省文化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由省发改委牵头,强化了抓项目兴产业力度,及时妥善解决了许多重大棘手问题,使临时议事协调机构发挥了工作专班效能,为各方面推进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工作条件。二是政策保障得力。省上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支持政策,包括对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实行贷款贴息,增拨专项资金,进行奖励保险补贴,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以及优先供地、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等。三是部门服务精准。省级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省政府决定,指导与协调有机融合,寓督导与服务之中,尽最大努力支持项目建设。四是考核激励到位。项目建设有奖有罚、有进有出、动态管理,进度随时通报并纳入各地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好的在补助资金上倾斜,差的通报批评直至退出。各地的好项目也可升级为省级重大项目,实施期间陆续新增了华山景区、白鹿原影视基地、张载文化园等项目。
 
  主要成效
 
  经过近十年建设,30个重大文化项目总体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446.15亿元,带动示范效应日渐显现。据统计,2013—2019年,全省开工建设文化旅游项目1100余个,完成投资1490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西安大唐不夜城

  30个重大文化项目建设,树立了我省文化项目建设的标杆。目前文化旅游景区项目绝大多数已竣工运营,并全部跻身国家A级景区行列。汉长安城国家遗址公园等被评定为5A级景区,司马迁文化景区等被评定为4A级景区。已建成的延安大剧院、陕西大剧院、陕西奥体中心和咸阳市民文化中心等一批设施类项目,有效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陕西能够成功举办第27届世界佛联大会、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和第14届全国运动会,建成的这批重大文化项目的有力支撑是一个重要原因。
 
  30个重大文化项目,激发了各地上文化产业项目的积极性。在30个重大文化项目的示范带动下,各地结合实际迅速确定并建设了一批重点项目,2015至2018年有114个项目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文化部)年度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手册,形成了省市县三级不同层次、互相补充的文化项目支撑体系。西安市以项目促转型,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去年全市A级旅游景区达到98家,列副省级城市第一名和全国夜游名城第二位。汉中市实施兴汉新区汉文化项目建成系列建筑群,围绕汉源湖打造的兴汉胜境荣获第二届旅游产业杰出贡献奖——飞马奖,成为陕西唯一的旅游界最高奖得主。宝鸡市积极推进PPP投融资模式,支持育才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文化旅游项目,开创了民营资本+生态+金融+扶贫新模式。2017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大水川景区所在地陈仓区坪头镇大湾河村考察时给予充分肯定。

棣花古镇

  30个重大文化项目,壮大了文化产业龙头企业实力。陕旅集团和陕文投作为参与30个重大文化项目的主力军,在项目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实现了自身规模扩张和多元化发展。陕旅集团开发的7个重大文化项目中的6个已建成运营。2020年底,陕旅集团下属企业从成立之初的16家发展到118家,资产总额从13.6亿元增加到340亿元,营业收入从5.8亿元提升到70亿元,利润总额从1348万元增长到3.37亿元,荣膺中国旅游20强。陕文投集团2009年成立时总资产不过20来亿元,承担了6个重大文化项目后,将构建文化旅游产业链和生态圈作为重要战略,现已建成投运4个项目,集团总资产超过200亿元。各地也有一批市场主体通过参与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得到发展壮大。

一条游船驶过夕阳下的瀛湖湖面

  30个重大文化项目,构建了陕西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一是打造了一批填补空白项目,提升了全省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商於古道文化旅游景区是陕西旅游线路的一个重要补充和延伸,填补了我国春秋战国旅游项目空白。景区以商洛境内312国道为主轴,在商州区、丹凤县、商南县约一百公里距离内,整修和恢复性开发部分历史老街、古驿站、民居以及自然景观,项目一期已投资75亿元,其中棣花古镇完成了4A级景区创建。我省是周秦汉唐文化重镇,但缺少文化展示核心区,为此建设的岐山中国周原文化景区项目,占地360余亩,主要由周王室、百工坊、诸子百家园、封神乐园、百鸟乐园、中轴文化展示区等六大主题区组成,填补了我省周文化旅游项目空白,2018年7月开业至今接待游客225万人次,实现收入6775万元。二是特色资源得到进一步发掘,陕西文化旅游品牌更加靓丽。黄河壶口文化景区包括6个子项目,总投资6.04亿元,2016年10月开工,其中,“黄河第一秀”《黄河大合唱》实景山水交响2017年9月公演,壶口古渡口小镇、区间车南停车楼和观瀑舫、游客中心改造均于2018年三季度营业,4D影院2019年10月运营。这些项目,丰富了景区业态,提升了游客体验度,景区年游客接待量由137万人次增加到214万人次,累计实现收入6.9亿元。目前,正在创建国家5A级景区。安康瀛湖风景区项目在建成一批硬件设施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运营管理标准化,获批国家级旅游服务业标准化单位,“秦巴汉水、最美瀛湖”品牌初步形成,十四运水上马拉松项目在瀛湖举办。三是景区综合功能不断完善,景区及周边一批新业态应运而生。以陈忠实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白鹿原》和同名电影为依托打造的白鹿原影视城,是集影视拍摄、文化休闲、精彩演艺、儿童游乐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综合园区,2016年7月运营仅一年,就带动蓝田县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实现翻番,还为周边乡镇提供了1100多个就业岗位,有力促进了村镇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事业。按照这个思路,全省各市都有了核心的文化旅游景区,大大拉开了文旅产业的骨架。
 
  几点建议
 
  多年来,尽管陕西在文化资源利用开发转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和建成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仍需加倍努力工作。据此,提出如下建议。
 
  文化领域继续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项目建设是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需要抓项目,文化建设一样也要抓项目。30个重大文化项目建设的实践证明,文化项目有着其他项目所不具备的魅力,内在价值和带动作用在一定意义上是永恒的,当时的许多做法与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狠抓项目建设的决策是完全吻合的,其成功经验随着时间推移也愈发显现出旺盛生命力。目前,由于30个重大文化项目多已建成投运,一些地方抓项目的力度有所减缓。建议各地进一步强化在文化领域抓项目的力度,努力营造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任接着一任抓的良好氛围,力争有更多重大文化项目成为省委、省政府组织的现场观摩典型。
 
  及时妥善解决重大文化项目建设中的遗留问题。调查中发现,企业对承建文化项目的积极性很高,也按规划时限完成了任务,但有的地方政府的承诺没有完全兑现,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建议对政府承诺资金支持的项目,尽快研究解决。已运营项目管理水平不高,特别是有的地方高品位景区由于种种原因逐级下放,存在“一流规划建设、三流运营管理”的问题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采取多种措施,推行标准化管理和强化市县一级相关人员培训,同时进行重点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置改革试点,引进高水平经营管理团队,以充分激活项目的综合效益。30个重大文化项目中完全由政府投资的公益文化设施,建设资金不足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有的项目地基挖好后已停工多年,影响政府信誉和城市容貌。建议逐一进行综合评估,一个项目一个政策,分门别类妥善解决。

演员在红色主题文化秀《延安 延安》中演唱《黄河大合唱》
 

游人在白鹿原影视城游览

  精心谋划一批新的重大文化项目。建议立足高质量发展需要,对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文化发展的目标举措项目化。所有项目都要落实责任主体和实施步骤,考虑盈利模式,明确资金来源,具有可操作性。建议对大西安新轴线上的标志性文化项目、延安抗大旧址、宝鸡炎帝陵、“长安画派”数字化保护工程、杨官寨遗址等进行论证和规划建设。文化项目投资大、周期长,一些重大项目可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非建不可的标志性公益项目一经规划,要以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决心,坚决推进下去,切实避免出现“半拉子”工程和“胡子”工程。特别重大的项目,要力争挤进国家的大盘子,以争取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
 
  进一步完善有关配套政策。30个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实施后,我省在实行资金奖励补助,完善投融资机制,建立担保补贴、保险补贴和风险补偿机制,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放宽文化企业注册资本限额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议比照国家新规定和发展的新要求进行系统梳理,该坚持的坚持,该调整的调整,该完善的完善,特别要用好和切实兑现国家支持文化旅游产业的税收政策,形成支持重大文化项目建设的系统化政策体系。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组
 
  课题组顾问:白阿莹
 
  课题组组长:杨希文
 
  课题副组长:刘  强
 
  课题组成员:胡  煜  王红章  郭宪曾  张世新
 
  詹绍文  张阿利  王长寿  郑代汉
 
  课题组执笔: 王长寿  王红章  郑代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