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煤炭大市如何落子

2022-02-25 11:10:58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和许多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一样,榆林曾凭借资源优势快速发展,但也因发展路径单一遭遇困境。在寻求转型发展的当下,围绕“双碳”目标的实现,榆林正打破资源型城市以往的路径依赖,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榆林正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闯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迈向现代化的新路来。”榆林市委书记李春临表示,能源化工是支柱产业,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是榆林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在“十四五”规划中,榆林已压减45个总投资7000多亿元的“两高一资”项目。
 
  “高碳城市”为低碳发展“划重点”
 
  在能源开发、产业体系、发展动力上转换方向,以资源禀赋、政策资金和产业规模等优势补发展劣势
 
  冬日的陕北大地,寒风萧瑟,在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聚乙醇酸项目现场,管廊纵横交织、反应炉高耸挺立。抢时间、赶进度,生产一线热火朝天。
 
  “煤炭制成合成气后,经过装置里一连串高效‘加工’,便可得到聚乙醇酸,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可降解材料。”1月4日,该公司甲醇事业部相关负责人陶龙告诉记者,由于聚乙醇酸可降解性能较强,在医用手术缝合、地下非常规油气开采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空间。
 
  通过该装置,煤炭在此实现高效清洁利用。“我们即将建成的世界首套5万吨/年聚乙醇酸(PGA)示范项目,是企业在‘双碳’目标下实现延链、补链、强链高质量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陶龙说。
 
  这样的高技术含量项目,不仅是能化企业在“双碳”目标下的重要举措,更是作为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榆林,在探寻低碳发展中所竭力支持与培育的对象。
 
  李春临坦言,“双碳”目标对榆林过去的能源开发路径、产业体系带来了颠覆性影响。为此,榆林提出“三转三补”思路,在能源开发、产业体系、发展动力上转换方向,以资源禀赋、政策资金和产业规模等优势补发展劣势。
 
  为打破资源型城市的路径依赖,榆林在一批院士和专家论证基础上,形成“高碳城市低碳发展”的共识。“榆林将以高碳城市低碳发展为主线,推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榆林市副市长王华胜表示。
 
  瞄准“双碳”目标,榆林已全面启动碳达峰行动方案、碳中和达标规划的编制工作,并明确清洁低碳的发展方向,推进高碳产业向低碳化转变、大宗化学品向终端应用品转变、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转变。
 
  科技赋能补转型发展短板
 
  在推进人才引进培养和科研攻关“揭榜挂帅”制的同时,规划建设科创新城,引入科研力量,助力煤炭高效转换利用、二氧化碳捕集、氢能等产业发展
 
  在300多米的地层深处,矿工通过手机网约车APP发出用车申请后,地面指挥中心接单派车,载人升井。在陕煤榆北煤业小保当公司一号煤矿,井下“网约车”不仅提升生产效率,也让煤炭开采逐步转型为“高精尖”技术密集型行业。
 
  2021年,榆林承担着2662万吨的煤炭保供任务。随着智能化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投入和应用,煤矿实现安全高效绿色开采,在榆林的煤矿企业也不断释放产能。
 
  榆林市政协副主席、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扬表示,减碳降碳不是简单“去煤化”,而是要减落后产能、增绿色产能,使能源供应总量保持有效增长,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安全。
 
  作为我国能源重镇,榆林已探明8大类48种矿产资源,煤、油、气、盐资源富集。对于资源型城市榆林来说,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化终端化迈进的“关键变量”。
 
  近年来,榆林以创建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为牵引,全力实施科研攻关,打造了一批国内一流“煤头化尾”全产业链新型化工产业基地和终端产品加工基地,加快实现煤向电力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
 
  不过,科技创新不足、高端人才缺乏等,仍是榆林转型发展面临的短板。为此,榆林在推进人才引进培养和科研攻关“揭榜挂帅”制的同时,还规划建设科创新城,引入中科院、西安交大等科研力量,助力煤炭高效转换利用、二氧化碳捕集、氢能等产业发展。
 
  一张碳票背后的改革探索
 
  建立用能预算管理体系,探索用能权交易制度;加快新能源电力建设和外送通道建设,加快电解氢能产业发展,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1年12月30日,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马洪光领到了榆林市榆阳区颁发的全市首张林业碳票。“我们公司在生产过程中,碳减排压力比较大,碳汇成为冲减企业碳排放量的重要举措。我们购买的榆阳区小纪汗林场2527吨碳减排量,是企业在实现‘双碳’目标中迈出的重要一步。”马洪光说。
 
  此次榆阳区颁发的首批林业碳票共3张,监测期碳减排量5747吨,价值14万余元。“林业碳汇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方式,碳汇交易产生的资金用于当地生态建设中。通过购买林业碳票,可调动企业参与造林育林的积极性,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榆阳区林业局局长秦刚说。
 
  实施退耕还林20多年来,榆林实现了“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陕西绿色版图向北延伸了400公里。如今,在“双碳”背景下,榆林又谋划和推动了一批带动性强、可持续性好、综合效益高的高质量项目,以集约高效的生产方式,让低碳转型发展的底色更绿。
 
  在位于神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国华锦界公司,每年15万吨二氧化碳捕集与驱油封存全流程示范项目已全面进入生产阶段,该项目能捕捉到工业排放中的高浓度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封存。
 
  为推动绿色发展,榆林不仅建立用能预算管理体系,探索用能权交易制度,从制度层面予以引导支持,同时还加快新能源电力建设和外送通道建设,加快基于光伏、风电等的电解氢能产业发展,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十四五”时期是榆林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窗口期。可以看到,在“双碳”背景下,榆林正按照“三转三补”思路,以更少能源消耗、更小环境代价,推动低碳转型发展新路越走越稳,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文/特约撰稿  周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