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要被贴上封条了,从来没想过,疫情离我这么近……”前不久,南沈新苑社区的张碧会打电话给杨珂,说起自己的担心,根本停不下来。
“婶,别急,你需要啥,我第一时间给你送去。你跟我叔在家,要把自己照顾好……”杨珂从烹饪聊到保养身体,好好宽慰了张碧会一番,还提醒她“别忘了你的姐妹群,在微信群里和大家多联系!”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杨珂还操心着这位邻居,每天必打一通电话。“大概从第四天起,她就再也没有提过焦虑的事了。”
南沈新苑是“村转居”社区,算上此前在村委会工作的时间,如今杨珂为大家服务已是第12个年头了。身为居委会委员的她,电话号码大家一直都存着,大伙有大事小情都愿意找她。这次疫情,她就自然充当起了“心理咨询师”的角色。
心理疏导不是杨珂唯一的工作,她有更加重要的任务——物资保障。她被同事们称为“后勤队长”。在南沈新苑小区核酸采样点上,“珂姐,给我拿一双手套。”“珂珂,还有酒精没有?”这样的呼喊声不绝于耳。大家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还是她。
最忙的时候,核酸采样从早上8点开始、下午6点结束。“她半夜就抵达办公室,备足所需防护服、试管、棉签等物资,然后推着小推车,分门别类把物资整齐码放在采样现场。”她的同事艾毓伟说,“晚上有急事给珂姐打电话时,她经常都在办公室清点物资。”
分试管、发棉签、配酒精……为医护人员与志愿者配齐装备之后,她又奔波到其他点位,查漏补缺,确保采样工作顺利进行。采样结束后,医护人员和志愿者已经撤离,她总是最后离开。
“要把剩余物资清点出来,重新拉回存放处后,再开始给试管贴标签。”在杨珂的心里,下一步要做什么,尽在掌握。 “不用你们帮忙,我自己整过的,我记得最清楚。”有的时候,别人想帮忙她还不许。执拗的她,总赶着别人快回去休息。
不管是准备核酸采样、消杀物资,还是配备志愿者个人防护和工作餐,她都操办得井井有条。臊子面、麻食、炸油饼、米线……只要有一点空,杨珂都会为医护人员换着花样做饭。她说:“给一线工作人员送去充足的‘弹药’,才能保障防疫工作顺利开展,这是我的义务。”
在她的影响下,爱人刘东风也加入到防疫志愿者队伍中。“平时做生意,现在遭遇疫情,想用自己家里的车给大家帮帮忙,我就报名参加了党员服务车队。”刘东风说:“每天都会送人去医院,还会代买药,多的时候一天有七八回。”
“希望解封的那天是个好天气,我想出去走走。”对于解封以后的日子,杨珂这样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