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位于汉江源头的汉中市宁强县始终把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全力以赴,严防死守,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坚决守住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党旗飘起来,吹响防控“冲锋号”。该县18个镇(街道)和县直机关单位迅速成立29个疫情防控工作临时党支部和54支党员先锋队,设立党员先锋岗56个,划分党员责任区56个。县上469名党员主动亮明身份、扛起责任,联合镇、村网格员及下沉力量对网格内疫情信息开展地毯式摸排,动态掌握中高风险地区来宁返宁人员家庭信息、就诊情况、活动轨迹,全面摸清底数,不漏一户一人。该县18个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立下防控“军令状”、签下责任“承诺书”,广大党员树牢“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意识,积极动员家属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引导群众自觉遵守防疫政策、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共筑疫情钢铁防线。
关口把起来,织密战疫“防控网”。该县设立24个交通健康服务站点,抽派100余名干部24小时轮流值守,严格执行“一测、二验、三查、四分流、五移交”流程,做到“逢车必查、逢人必检、不漏一车、不漏一人”。12月以来累计排查车辆3万余车次、11余万人次。县上紧盯冷链关键环节,常态化开展冷链食品、经营场所环境和从业人员核酸检测,督促有关企业做好冷链食品及场地消毒,保障冷链食品安全,日采样100余份次,累计采样3.7万余份。该县加大对校园食堂和网络餐饮第三方平台监管排查力度,督促餐饮企业严格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强化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和教育培训,全力守护百姓“舌尖安全”。去年12月以来累计排查大中型餐饮单位320余家、小餐饮580余家,发放告知书1200余份。县上充分发挥药品零售“监测哨点”作用,严格管理“一退一止两抗”药品销售;加密21类重点人群、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人员、省外低风险返宁人员核酸检测频次,累计核酸检测3.2万人。县市场监管局强化市场监管,对县域内农副产品市场、商场超市的重要民生商品及重要防疫物资的价格储备情况开展多频次检查,严厉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县各类民生物资、防疫物资价格稳定。
基层管起来,构建防控“大格局”。该县建立农村和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四三三二”机制,下移管控关口、紧盯关键环节,建立登记、告知、报备、管控“四项制度”,进一步严格闭环管控流程,织密织牢基层防控网;发放“三书”,隔离管控对象与村(社区)签订《个人承诺书》,监管责任人与隔离对象签订《居家隔离告知书》,村(社区)党支部与镇(街道)签订《工作责任书》,确保所有隔离对象管控到位;管好“三事”,全面落实“红事停办、白事简办、宴会不办”要求,坚决防止发生聚集性疫情,累计劝导停办宴席100余起;建立村(社区)隔离人员、外出务工人员“两本台账”,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全县上下形成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大格局。
监督严起来,划出防控“纪律线”。该县成立由县纪委监委主要领导带队的四个专项督导检查组,对各交通健康服务站点的力量保障、人员值守、防控措施等进行不间断检查,确保各站点精准分流管控。县纪委监委以疫情防控“一办十三组”行业部门责任落实为重点,采取“四不两直”方式,重点检查疫情防控组织体系是否完善,带班值班、定岗定员是否严格落实,处置流程是否规范,确保防控责任落实落细。县上充分发挥镇(街道)纪委、派驻纪检监察组“前哨”作用,做实日常监督,实行全方位、无死角、常态化的监督检查,累计下发检查单200余份,发出整改通知书6份,对多个疫情防控措施落实不力单位进行了通报。县上整合执法力量,出动执法人员3130人次,加大对商超、酒店、餐饮等场所的巡查频次,暂停各类娱乐场所48家,检查市场主体9290户次。
喇叭响起来,打通“最后一公里”。该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通过政府网站、电视广播、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宣传车、大喇叭、悬挂横幅、宣传彩页等形式,权威发布疫情防控最新信息,大力宣传疫情防控各项政策,积极倡导良好健康卫生习惯。去年12月以来共制作宣传音频6条、发放宣传彩页12万份、悬挂横幅1300多条、发送短信101万余条、采编新闻120余篇(条),做到了疫情防控政策和知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营造了全县上下群防群控、同心抗疫的良好氛围。(刘炳林 吴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