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城固县桔园镇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科长杨维琼,面对疫情,没有退缩、没有躲避,用她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英雄本色。
参加工作的十八年来,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跌宕起伏的经历,但她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以兢兢业业、吃苦耐劳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2003年4月,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她身穿防护服在卫生院预检分诊处抗击非典,是抗击非典的亲历者。今天,她也是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者。
自从打响新冠肺炎战役以来,她主动担当。公卫科人员作为宣传、随访的主力军,她带领科室人员毅然放弃休假,投入到紧急的防控工作中,积极同镇政府密切沟通掌握返乡人员信息,随时电话追踪排查辖区内的返乡人员,入户到重点人群家里进行面访追踪,测量体温,宣传防控知识和环境消杀。同时她还积极组织辖区乡村医生培训、深入村卫生室、个体诊所,对村卫生室的预检登记、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环境消毒等防控措施落实情况逐项检查,逐项叮嘱。
时至今日,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为了全力做好疫苗接种工作,她与同事们克服困难,在做好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
做为桔园镇新冠疫苗接种点的联络员,维持秩序、引导群众,她的脚步从未停下过,时常穿梭在各个区域巡视接种情况。面对艰巨的新冠疫苗接种任务,她每天都要提前到达接种点,等当天的接种任务完成以后,还要做清场收尾工作。中午在接种点轮着吃盒饭,为了让同事们能歇口气、喝口水,早一点吃上饭,她总是在岗位上轮替,最后一个才吃。即使每天都遇到各种各样前来咨询、预约、接种的人,但她依然用热忱与真情,用暖心的话语对待每一位接种者,消除他们的恐惧和担忧。“请不要空腹接种,吃饱肚子再来打针,拿出身份证,排好队,依次进行登记。”一天下来,几百遍重复着同样的话语,尽管声音嘶哑,喉咙干疼,但她依然毫无怨言,还总爱多“唠叨”几句,暖心的安慰消除了接种群众的顾虑和担心。
12月20日下午17:00,接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通知:于晚上19:00出发支援西安抗击疫情。接到任务时她还在新冠疫苗接种点工作,因时间紧急,她来不及和还在学校上课的孩子们打招呼,立即出发和队友们紧急集合驰援西安。
做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她放弃休息和陪伴;做为一名妻子,她早出晚归,照顾不上患有心脏病的丈夫。但是,做为一名基层公共卫生工作者,面对疫情的发展,她没有退缩,毅然选择了逆向前行。
疫情之下,流调工作是重中之重。做为疫情防控战中的“侦探兵”,她和队友们24小时随时待命,没有固定的工作、吃饭和休息时间,奋斗在与病毒作战的最前线。严格按照省疾控中心和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全面做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流行病调查工作。
从接到任务指令,三个半小时内提交14天内的风险点位报告,再到完成整个流调报告,所有内容要在八小时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在与病毒赛跑的路上,她和队友们伏在酒店狭窄的桌子上,加班加点、不分昼夜,核实着信息,书写着流调报告。
在流调过程中,遇到年龄较大不能准确回忆轨迹的病例,她需利用病例的大数据报告循序渐进引导病例回忆起当天的行动轨迹,并联系当天可能与病例有过接触的人员进行再次核实确认。
一通流调电话少则90分钟,甚至120分钟以上,一些接到电话后因惧怕和紧张、情绪激动的病例,她会耐心安抚,在流调的同时让病例在这个严酷的冬天感受到了温暖。
流调并不是打个电话交个报告就完工了,而是要在数据信息不断更新的同时,通过边调查边处置的原则开展工作。在掌握了核心信息后,细节性的行程轨迹需要慢慢回忆,因此在对病例进行调查时,除了打电话,她还会和病例通过微信保持联系。一旦想到了之前遗漏的内容,就会及时通过微信进行补充流调。不仅是工作上与病例联系、核定信息,更是在病例转运途中、隔离治疗过程中 遇到困难时及时向上级进行反馈和报告,使病例的困难得以解决。
夜寒露重,她的房间灯火通明已是常态。她和队友们尽心尽力、精于求精的对待每一次任务,一周内及时完成了60例确诊病例的流调工作,排查密接800余人。
目前,西安的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她仍在战“疫”一线,在疫情防控的实战、硬仗中践行使命。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让我们一起加油,在胜利的那一日,等着我们的“英雄”凯旋归来......(桔园镇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