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如今,镇巴县国有后坪林场大松坪管护站5万余亩国有林,森林覆盖率96.6%,森林郁闭度0.5%,在这个让人欣喜的数字背后,离不开默默奉献的护林人,他就是后坪后坪林场大松坪管护站负责人魏洪美,36年,他一直默默无闻地带着工友坚守在大山深处,守护着那一片片绿林尽染的热土。
大松坪管护站驻地全貌
率先垂范,当好巴山深处的生态卫士
大松坪管护站位于镇巴县青水镇的大山最深处,远离人间烟火,徒步九曲十八湾,流几身汗,直到筋疲力尽,才抵达大松坪。
魏洪美和工友巡山
魏洪美,1966年8月出生在镇巴县简池镇一个农民家庭。作为“林二代”的他,1986年子承父业,做了巴山林场的护林员,负责森林管护任务。面对崇山峻岭,他义无反顾接受这一项工作。如何护好林?很多人认为:护林员管好自己辖区的林子即可,其实不然,他必须主动作为,首先需要从思想认识上从被动变为主动,投入到护林工作中去。国有林区无论那一个管护站,植被都十分密集,护林防火工作始终是块“硬骨头”。多年来,魏洪美始终紧盯这个重点,从没有一天放松过警惕,时刻绷着防火这根弦。为了预防森林火灾,魏洪美不管站在哪里,都要把自己管辖的林地尽收眼底,熟知每座山、每片林、每道坎、每条河。在巡山时,他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虽然工作枯燥,但是既然肩负着这份职责,就必须要把它完成好。他没有因为林场的工作环境落后而抱怨,且勤勤恳恳把自己的一腔热血默默奉献给大山。
魏洪美巡山归来自己做饭
由于每天的工作是巡山护林,在巡护的过程中既要宣传森林防火及林业政策,又抓好进入林区的各个路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还要不停地将路边的树枝捡到林子里,每次回到家的魏洪美通常都是汗流浃背、满脸灰尘。36年来,魏洪美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被大雨截在山上下不来,或是被树枝挂过多少次伤,磨破了多少双鞋子。但他清楚地记得,自己负责的区域36年从未发生过森林火灾事故和破坏森林资源的事件发生。
魏洪美巡山归来看公示牌
魏洪美在西大池管护站荒无人烟的大山里一呆就是10余年, 2006年他经历了林场间的辖区变更回到了职业生涯开始的大松坪管护站。大松坪管护站,原来是建设襄渝铁路,铁道工程兵来这里驻扎,制作运送枕木,离开后,留下的建筑就成了新成立的巴山林场场部,最后经过改制变成了现如今的大松坪管护站。要说是管护站,其实就是两排破旧的房子围成一个“通透”小院,院中种着点蔬菜,立着块不大的太阳能发电板,两侧分别是一排蜂箱和一处山泉水源。院边那一排空着的危房就是当年的办公室,墙面上颇具年代感的大字标语依然清晰可见。生活基本上算自给自足,发的电勉强应付照明和做饭,天气好的时候能听会新闻,冬天劈柴生火已成为常态。
大松坪管护站目前有在岗职工4人,去年年底,坚守了20多年的老站长病退,魏红美接过这副担子,虽然他也不再年轻,但确管护着辖区19个林班,东与三元镇太坪村、西与三元镇双河村、南与三元镇宁家营村、北与西乡县峡口镇左溪村山林交界,管护面积5.049万亩。辖区内沟壑纵横,林木茂密,海拔1400米至2400米之间,森林覆盖率96.6%,森林郁闭度0.5%。
魏洪美在大松坪管护站20多年,他默默坚守在大山深处,长年不能陪在家人身边。这位亏欠家人的护林员,却从没辜负脚下的这片土地。他默默无闻地扎根在山林里,用汗水和青春,正直与忠诚,守护着一草一木,守护着绿水青山。
身先士卒,争做野生动植物保护“使者”
镇巴县是陕西省林业大县。国有林场生物资源品种繁多,有金雕、云豹、林麝等3种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黑熊、猕猴、斑羚、红腹锦鸡等34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及百余种山有动物。
魏洪美,任职 36年来,踏遍辖区内每一片林地,对野生动物分布、种类及活动踪迹了如指掌,为有效防止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现象发生,他多次参加与镇村召开的各种会议,积极向广大群众宣传《野生动物保护法》。2016年镇巴县被确定为“野生动植物保护年”,为摸清全县的野生动物资源情况,他带领县野保站工作人员在后坪林场大松坪管护站辖区安装6台高清红外线热感应触发相机,用“电子眼”全天候追踪监测野生动物行动轨迹。先后拍摄到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黑熊、鬣羚,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果子狸、猕猴、红腹角雉等。受到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陕西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新华网等媒体相继关注报道。
为了阻止山下的村民进山非法猎捕,重点瞄准野生动物迁徙洄游通道、栖息地、繁殖地等区域进行不间断巡逻,每年会收缴的铁夹、钢丝套网等猎捕工具10余起,劝退进山人数达300余人。
魏洪美和妻子在一起
“这里野生动物种类多,黑熊、猕猴、鬣羚、大小灵猫、娃娃鸡(红腹角雉)等几十种,而且跟人越来越不生分。”魏红美一说到野生动物,如数家珍。去年秋天,一只黑熊“寻味”管护站,趴在他喂养蜂箱上吃蜂蜜,为了不伤害“熊哥”,他忍痛割爱放弃几桶纯天然百花蜜,让“熊哥”吃饱喝足离去。
默默坚守,为资源保护奉献青春
“我们护林员常年与深山相伴,家庭和谐稳定,全靠另一半理解和支持。”魏洪美看着在厨房张罗饭菜的爱人,“以前她在老家里里外外操持着,如今女儿成家,儿子在南方工作,老人也接到县城的家里赡养,她有空就过来照顾我。”魏洪美说爱人这几年喜欢玩手机,“平时没事刷刷抖音什么的,可惜这里方圆一公里内没有网络信号,手机就看看时间。”
魏洪美自己的小菜园
遇到紧急情况需要跟外界联系怎么办?魏洪美表示,这种情况不多,“这些年老百姓思想觉悟不断在提高,逐渐摒弃了靠山吃山的传统思想,非法砍伐、捕猎现象越来越少,森林防火成了重点。”“真有急事,骑上摩托车一溜烟冲上2里地外的山梁,手机就有信号了。”魏洪美感慨现在的条件比过去强多了,“以前都是土路,又窄又陡,遇到恶劣天气很麻烦。现在宽阔平整的乡村公路,风霜雨雪任我行。”他又回忆起十几年前的那个冬夜,“雪下了大半个月,我们缩在屋里的柴火堆旁喝烤烫的包谷酒暖身,半夜一阵剧烈的腹痛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同事搀着我一脚深一脚浅的蹒跚了几里地,才到最近的村医家里看了病。”
闲暇时,读书看报是魏红美为数不多的兴趣爱好
午饭后,魏洪美开始巡山,漫步在山间路上,阳光正好,眺望远山如黛、林木苍郁,眼前碧绿葱翠,由华山松、红豆杉、冷云杉组成的绿色波浪,清风拂来,叶间闪起粼粼波光,令人仿佛置身于大海中随波扶摇。“二十多年前,这里曾被砍伐的几近荒芜,重新栽种的树,如今也已成材,里面还有重楼和天麻等中药材。”魏洪美指着路边的半山腰,十分欣慰。
魏洪美从20出头的小伙到现在两鬓斑白,当年笔直的腰板也略有些弯了,但他依然用坚毅、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书写着护林人的执着和对山林的庄严承诺。“这30多年来,我没有白辛苦,也给了林区群众一个好的交代,以后我将一如既往,搞好护林工作,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使林区发展得更好。”魏洪美坚定地说。
魏洪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镇巴县林业局:张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