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的关键

2021-08-11 16:40:34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升级,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离不开技术创新的强有力支撑,然而陕西科技创新实力相对雄厚,科教资源拥有量排名位于全国前列,却并未有效驱动陕西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升级,背后深层的原因在于技术创新难以与制造业绿色化发展实现高效融合。如何切实发挥陕西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选择适宜的发展路径以及相应的具体举措,实现绿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协同演化,成为了当前促进陕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陕西制造业绿色化转型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陕西省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攻方向,通过建立健全制造业企业污染防治监管机制,推动制造业企业绿色制造工程体系建设,提升制造业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水平,推进制造业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提高制造业企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等多个途径,不断推进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在制造业节能减排工作中取得积极成效,但是也仍然面临诸多技术障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投入相对不足。我国绿色技术创新领域的基础相对薄弱,因而在该领域的资金投入相对较大,但是就陕西省而言,当前全省大中型制造业企业研发强度仅为大约1.1%,相应的在绿色技术创新领域的投资更显不足,导致诸多产业关键核心绿色技术仍存在“卡脖子”的问题,绿色技术供给相对不足。

  二是技术创新资源无法与制造业有效对接。陕西是位于全国前列的科技大省,科教资源优势明显。但是相对于充裕的科技教育资源,陕西制造业的绿色化转型升级成效则显得相对较差。2020年,陕西省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耗同比增长3.3%,虽然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但仍比全国水平高0.4个百分点。

  三是忽视制造业转型对技术创新反向影响。就陕西省目前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升级而言,无论是水资源效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或者绿色制造体系的构建,其转型升级仍主要依赖于政府有关部门的推动,一旦政府放松环境规制或者降低规制力度,此类绿色技术创新将会很容易被制造业企业放弃。

  四是绿色技术创新投入支撑体系尚待健全。一方面在资金支持方面相对不足,一项针对陕西制造业企业的调研显示,资金紧张问题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第一大问题。另一方面尽管陕西省是教育资源大省,每年有大量高层次高等教育毕业生供给,但是由于陕西在市场机制、工资收入和配套设施方面较东南沿海城市仍有差距,企业难以引进高技术人才,陕西众多优质高校的优势也未能体现。

  以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绿色化转型的路径选择

  考虑到陕西省在技术创新领域,知识创造创新能力相对较强、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但是企业综合创新能力相对较弱,而且绿色技术创新地区差异显著。另一方面在制造业发展领域,总量与效益不断提升,装备制造业优势不断凸显,同时绿色创新发展也在不断推进,因此建议考虑选择如下重点转型升级路径。

  一是选择基于创新资源优势的绿色化转型升级路径。从陕西省内地域角度来看,根据各地级市的绿色创新能力差异,建议针对西安市、渭南市和咸阳市三市的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其绿色发明能力优势,重点考虑以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的绿色化转型,降低传统制造业的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以及废气、废水等污染物排放。针对其他城市的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可充分发挥其绿色实用新型创新能力优势,重点考虑推动制造业绿色产品、绿色服务创新,以及产品服务的循环再利用,降低制造业产品、服务的能源资源消耗和负面环境影响,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二是选择基于产业发展优势的绿色化转型升级路径。充分发挥陕西装备制造业优势,特别是能源、环境装备制造业优势,一方面积极鼓励支持新兴绿色装备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财税补贴政策、产业基金政策效力,推动陕西绿色装备制造业尽快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发挥绿色装备制造业对传统制造业转型的促进作用,通过诸如技术改造补贴、技术对接会等举措,鼓励支持在传统制造业中积极应用陕西省绿色装备产品服务。

  三是选择基于资源环境瓶颈的绿色化转型升级路径。陕西制造业在废气排放强度,以及能源消耗强度方面相对效率较低,因此建议在传统制造业中,通过应用绿色装备技术、绿色工艺、绿色设计等绿色技术创新手段,一方面从制造业生产过程着手,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制造业末端管理,借此提升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工业产值能耗,同时降低废气等污染物排放强度。

  构建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多元机制

  技术创新并非单向的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其自身发展还受到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绩效的反向影响,因而在以技术创新促进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升级时,不仅需要加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还应特别重视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绩效的反向影响。为此,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对陕西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一是构建陕西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市场化推进机制,增强制造业绿色创新技术供给水平。首先要重视市场化创新主体的培育壮大,依托绿色技术创新企业认定工作,对于认定企业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激发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力;通过建立健全陕西高校科研人员评价激励机制,发挥陕西高校科研院所资源优势,同时积极争取利用国家有关政策,在绿色技术领域培育建设一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创新基地平台。其次要重视市场化绿色技术创新引导机制的建立健全,一方面加强绿色技术创新方向引导,重点关注对于绿色装备制造业行业,以及绿色制造过程中绿色工艺、绿色技术方面有关绿色创新的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绿色技术标准引导,在国家尚未制定有关标准的绿色技术领域,积极探索组织制定地方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同时针对陕西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的重点路径方向,进一步完善如产品能效、水效、能耗限额、碳排放、污染物排放等强制性标准,并强化标准贯彻实施。最后要重视绿色技术创新环境的不断优化,加强绿色技术创新的法律、金融支持,探索技术创新“揭榜挂帅”机制、组织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创业大赛,营造全社会绿色技术创新文化和社会氛围。

  二是建立陕西制造业绿色技术与绿色装备市场需求机制,催生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内生动力。建议首先进一步加强制造业绿色化转型规制力度,特别是在能源消耗强度、污染排放强度方面,提升规制标准,同时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严格落实规制制度,切实将传统制造业的环境资源负外部性内部化,形成制造业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内生动力,从而衍生出稳定而强劲的绿色技术与装备需求。其次探索开展绿色技术创新评价与产品认证,探索推行产品绿色(生态)设计,编制相关评价技术规范;大力推动绿色生产,健全绿色工厂评价体系,开展绿色工厂建设示范;探索建立绿色产品认证制度,基于绿色技术标准,从设计、材料、制造、消费、物流和回收、再利用环节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产业链绿色认证。最后是建立健全政府绿色技术与产品采购制度,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在现有节能环保产品的基础上增加循环、低碳、再生、有机等产品政府采购,通过市场化机制,以招标采购等方式,购买开发基础较好的共性关键绿色技术。

  三是形成陕西技术创新与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升级协同机制,发挥产业内部循环累积演化效应。建议首先要探索建立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机制,综合运用科技保险、天使投资、创投基金的风险分散、资金支持功能,促进重点绿色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充分发挥各级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功能,鼓励支持绿色技术创新项目落户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以专业力量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其次要推进建设绿色技术转移转化市场交易体系,依托现有的省级和市级技术交易市场(平台),充分发挥市场交易体系的作用,通过制定绿色技术创新中介机构评价规范和管理制度,培育一批绿色技术创新第三方检测、评价、认证等中介服务机构,探索将“技术经理人”模式引入绿色技术交易市场之中。最后是要建立健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投入体制机制,加大财政补贴支持力度,探索以项目参股、贴息贷款、保费补贴、直接补贴等不同形式,进一步完善有关研发加计扣除财税政策,引导制造业企业开展绿色化转型升级,在生产制造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不断加大绿色创新投入。(文/毕超)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