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通过改革创新打通产业发展的“任督二脉”

2021-04-08 15:16:00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4月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四年建设情况。发布会上,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李群刚,就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四年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通过改革创新打通产业发展的堵点和难点,李群刚指出,西安区域立足自贸区产业基础,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编制《西安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出台《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示范作用助力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措施》,从政策层面对深化改革创新,推动产业聚集提供支持。各功能区先后出台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举措,高新区从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支持总部企业、生物医药、文化产业、硬科技发展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吸引高端要素聚集、优化投资环境;经开区设立招商引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和产业发展基金,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装备等战略性产业,培育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国际港务区制定《扶持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对临港服务业、制造业加大支持力度;浐灞生态区印发《深化改革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在金融创新、会议会展业聚集等方面提供支持。

  同时,西安区域 围绕“放管服”改革及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开展探索,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将523项中央行政许可事项和10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纳入管理清单,分类推进改革,惠及市场主体21693户。创新政务服务模式,率先与济南、兰州、无锡、南沙开展“跨省通办”业务,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和群众异地办事需求;开展“一照多址”“一业一证”改革,发出省内首张药品零售行业综合许可证和“一照多址”营业执照;设立“水电气暖”综合窗口,企业和群众“跑一趟路、进一扇门、填一张表”即可完成报装,办理时间缩减为1天。深化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出铁路运输“舱单归并”、加工贸易在线“云核销”监管等系列便利化举措,通关时间和作业效率大幅提升。加强法治环境建设,先后设立西安知识产权法庭、陕西自贸区仲裁院、陕西自贸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带一路”服务机制办公室和国际商事调解中心,揭牌运行“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三中心、一基地”,将为推进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与法律服务。

  此外,西安区域围绕企业需求推出融资产品,实施结算便利化措施,为市场主体提供精准化、专业化金融外汇服务;推进服务贸易税务备案电子化试点,企业服务贸易对外付汇实现“最多跑一次”;支持外汇管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跨境普惠金融覆盖面不断扩大。探索金融创新模式。创新跨境商业票据等跨境结算方式,满足企业降低成本需求;在全国率先开展国际保理美元融资业务试点,为上海、浙江、广东等15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美元融资;拓展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业务,“通丝路”跨境电商人民币结算服务平台已入驻企业185家,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额1900万元;持续推进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和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截至2020年底,办理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业务约10亿美元,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近1300万美元。

  西安区域进一步加大中欧合作产业园建设力度,园区已聚集德国博世、宝马等9个世界500强企业项目;打造西安出海产业园,帮助更多企业、品牌走出国门;加快建设丝路(西安)前海园、“一带一路”临港产业园,将吸引东南沿海产业在园区聚集;中欧班列长安号常态化开行,为凝聚跨区域产业集群提供支撑;打造丝路会展产业孵化平台,签约入驻德国、土耳其、意大利等会展产业链企业80余家。

  通过一系列创新探索,西安区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高新功能区聚集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生物医药及战略新兴产业集群;经开功能区聚集了先进制造业和印刷包装业产业集群;国际港务功能区成为集电商、交易、采购、配送、物联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集散地;浐灞功能区通过会展产业带动金融、文旅、商贸产业发展,初步搭建了“会展+”产业体系。吸引华润、中冶、招商局等六大央企总部,腾讯云计算研发中心、阿里总部、中科创达丝路总部、康佳智能家电总部等先后落地自贸区。自2017年4月份揭牌至今年3月底,西安区域新增市场主体60086家,注册资本7460.53亿元;外商投资企业469家,注册资本16.81亿美元;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705家。在推动全市、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做了先行探索。

  下一步,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区域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在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张黎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