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清明

2021-04-06 15:32:59 来源:西部决策网
  清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国家以法定形式确立的,通晓国人秉承民族精神的节日,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节日。
 
  同时,清明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很重要的一个节气,节气不同于节日,它是古代智慧的农民伯伯,通过对天气天象的观察总结的一套“种地日历”清明前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的就是清明在二十四节气中的作用,但是现在清明更多的是作为传统节日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清明节有很多的传统习俗,祭祀扫墓,踏青游春等,说到这儿,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疑惑,祭祀扫墓和踏青游玩,怎么会同时出现在一个节日习俗里呢,这就要说说关于清明的两三事了。
 
  现在的清明节有很多习俗是过度于另外两个古代的节日---上巳节和寒食节。先说上巳,上巳怕是中国华夏文明中最早的节日之一了,早在先秦,周代的时候,上巳就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一天呐,就是古代的狂欢节,政府会在这一天组织人们一起“祓禊”,其实就是一起沐浴的意思,意味着洗去晦气迎接新的春天,大伙儿一起洗完澡,神清气爽,一身轻松,那这大好的春光也不能浪费呀,于是就进行一些澡后运动,放纸鸢,荡秋千,踢蹴鞠,踏青赏春的习俗就是这么来的。
 
  接着说说寒食,寒食节的起源,有一个非常有意思说法,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就是关于晋文公重耳与贤臣介子推,避难逃亡,割肉奉君尽开心,但愿主公常清明的故事,传说呢,寒食节就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全国禁火而来。可这个故事在正史中没有记载,反是《周礼》记载了当时有“司炬”,每到仲春季节,气候干燥,容易引起火灾,古人在这个季节往往要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出新火,在禁火期间人们便以冷食度日。这可能是寒食节比较靠谱的来历。现如今还有一些地区保留着清明吃冷食的习惯,如今的大火的网络美食青团就是其中之一。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春祭大节,与清明春祭相对应的是重阳秋祭,春秋二祭,古已有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清明节有着久远的历史,盛行却是在唐宋之后。据资料记载,唐代,由于官吏回乡扫墓,时有耽误职守的事,于是唐玄宗大笔一挥,放假,一起去扫墓。
 
  后来有了法定假日的清明渐渐壮大,随着时代的发展融合了与之只相差一两天的寒食节,但是因为这两个节日太凄惨了,于是又将上巳节的习俗也纳入清明节,于是有了我们现在的清明节,哀与乐并存,敬与畏同在。(供稿人:陕北矿业柠条塔公司 张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