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学者郭沫若先生在《炉中煤》里有这样的一段描写:“我自从重见天光,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这煤火熊熊燃烧,通红的火焰将光和热带到了世间,待到它化成灰烬,不会保留任何的一丝东西。我想浓烈的赤诚之心,怕是这世上再无其它。
关于陕北,路遥先生曾在《平凡的世界》中为我们描绘了这样的一幅景象:“冬日西沉的残阳余晖在原西河对面的山尖上留了不多的一点。原西河两岸的河边结了很宽的冰,已经快在河中央连为一体了。寒风从河道里吹过来,彻骨般刺冷,城市上空烟雾大罩,远远近近灰漠漠一片。”凛冽的寒风,广漠无垠的黄土高原,贫瘠的山梁沟壑银装素裹,真真实实的感受到了,但仅凭文字的描述很难想象,矿工们工作的样子,以及他们生活的场景,心中对矿区保持着一丝神秘。
当来到柠条塔矿区后,“大红盖头掀起来,娇柔玉容始现出”这一层面纱轻轻的揭开,这个新娘子带给我的是震撼和惊叹,震撼的是矿区的大,高架桥蜿蜒而上直通矿区大门,引入眼帘的是类似谷包形状一样的煤仓连接着长条形的通道四通八达,一眼望不到头;从正门望去办公楼庄严肃穆大大的显示屏上滚动着矿区事实发生的新闻和故事,侧旁的体育馆以及一排排的独栋公寓,斜侧远端的副斜井大门可以隐约看到忙碌的工人进进出出,远处高耸的烟囱呼哧哧的喷涌着白烟,传来阵阵机械敲打的隆隆声,好似在彰显着这片土地上喷涌的无限活力。
惊叹的是矿区展现出来的生命力,现代化的施舍整齐的布置,干净的车道上车辆有序的行驶,“黑色的煤尘与土坡的黄土在风中肆意的狂舞”这样描述矿区的景色怕是难以见到了,矮旧的砖瓦房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接一栋的高楼,阳光懒洋洋的打在窗户上,人们匆忙的身影逐渐在地面上拉长,职工餐厅明亮的有些晃眼。餐厅左手边的现代化运动馆,让我感觉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站在正中心的广场上,身在其中,感受着这片热土地粗狂的冬风吹在脸上,夹杂着暖阳散发出来光的味道,我成为了这里的一份子,一粒沙,一滴水,一片瓦,一块砖,一块等待重见天日,等待燃烧自己,燃烧起一片赤诚的火焰。
“因为你能痛苦,就说明你对生活还抱有希望”想起路遥先生的这句话,又有了新一层的理解,少平放弃了县城,头也不回的奔向了矿区,他失去了所爱的人,却没有同行尸走肉一般,依旧有着开心与不开心,他转身走向矿区的那一刻,是一种责任和力量“这片黄土源终于醒了,在悲伤中又透出无尽的希望。”身边的朋友听闻我要去矿区,亲切的调侃称呼我为”挖煤人“,在没有来到这里之前,同样我也会有一样的想法,煤矿与苦力在脑海中就是一对捆绑的关联词。黑色笼罩着一切,像是无尽的深渊在凝视着你。来到这里后发现大错特错,这里有太多的色彩让我去涂抹,这里的人们热情真诚,这里的饭菜大勺的盛在碗里,这里的职工会一直强调安全,这里的这里岗位分明,有严格的岗位制度和要求....去更深层的了解这里,把这里的发生过事情和即将到来的美好分享与我身边朋友,这里是充满光与热的,如同煤炭一般燃烧起绚丽的火。
伟大的生命,不论以何种形式,将会在宇宙间永存。来到了柠条塔矿区,就是对未来的发生的一切充满了希望,走进这片夜海,打捞着遗失的繁星,得以赤子之心,未来前途似锦!(供稿人: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