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换了新工作后,整日忙的焦头烂额,时不时还要遭到上司的责备,一有时间就跟我抱怨“业务太多,隔行如隔山”“领导苛刻,早知道就不来了”之类的话。看得出来,这位女同志还没有适应新工作。
“具体是什么情况?”我问。
“这个领导安排的活还没干完,另一个领导的活又来了,我总不能把自己分成两半吧!”妻子一脸无奈地答腔。
听了这句话,我意识到她的问题在自己而不在领导。其实在职场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妻子的这类情况,手上的工作还没干完,又被安排了新工的作,而且不止一个。不会工作的人不分轻重缓急,管他三七二十一,开始埋头苦干,在他们看来就算天王老子来了也得做完一件事再去做下一件事。结果可想而知,紧急的工作没有第一时间做,导致耽误了事,领导怎会不责备你?不紧急的工作就算做得再好,在领导眼里你也是个难堪重任、派不上大用场的人。可在他们自己看来反而很委屈:“我加班加点,为公司呕心沥血,可在职位晋升时总是输给了那些平日里从不加班的人。”这就是典型的“吃力不讨好”。而那些真正会工作的人思路很清晰:领导着急的工作抓紧干,领导不着急的工作迟一点干,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放在最后干。这些人往往工作干得好,又能得到领导的赏识,还不用动不动就加班。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同样的事情,避免加班,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所以这些人能得到晋升的机会无可非议!
其实会不会工作,说到底还是会不会管理时间?美国的管理学家科维曾提出一个“四象限”的时间管理论,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紧急又重要的事、重要不紧急的事、紧急不重要的事、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
紧急又重要的事千万不能拖沓,要第一时间去完成,比如领导安排的准时要完成的工作、病情严重需马上住院开刀、应付难缠的大客户、家庭的财政危机等,这些都是迫在眉睫的大事,如果耽误了,将直接改变人生命运。
重要不紧急的事需要做好事先的规划、准备与解决措施,虽然并不急促,但需要我们主动去做,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子女的教育、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向上级提出问题处理的建议等,这些事情是影响的生活品质和实现人生价值的事,你能说不做吗?
紧急不重要的事尽可能地去做,如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一些不重要的会议、突然拜访的客人等,这些事情或许对我们不重要,但是对别人很重要,就好比给别人帮忙,如果能帮就尽力去帮,实在爱莫能助,也不需要去逞强。当然这些事普遍夹杂着人情的成分,做不好可能会使你失去一段友情。
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可做可不做,如阅读粗俗的网络小说、观看无聊的电视节目、办公室里闲聊等,这些能使人越干越空虚的事情其实是有些浪费生命,不值得花时间去做。当然一些具有创造意义的休闲活动还是很有价值的,如出去旅游、参加马拉松比赛等,不仅使人放松,还能磨练意志。
在朋友圈,经常会被一些“工作异常忙碌”的人刷屏。一杯咖啡和一个打开的不知道什么内容的Word文档,配文:“晚上10:00,办公室里静静的,只有我和音乐”;整栋漆黑的办公楼里仅一个办公室亮着,配文:“12点的办公楼(微笑脸)”;路灯下面一条路,配文:“一个人,一辆车子,一条路”……我为什么说这些人工作异常忙碌呢?因为这些人喜欢在深夜出动,可能是在深夜里工作更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平时嘴上经常抱怨工作繁忙,然而你一打开王者荣耀、欢乐斗地主等手游,就会发现他们是在线状态,而且会在线很久,当你因此事调侃他们的时候,他们的手机不是丢了就是被小学生偷走了。
显然妻子和这些喜欢发朋友圈的“工作狂”要成为一个会工作的人还要深刻反思,那么诸位朋友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呢?(供稿人:强艳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