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在乡村绽放——阎良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2020-08-17 10:01:26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记者艾米杰 冯亮)2020年是陕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决战之年。阎良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以坚决打赢“净美三秦”“净美西安”攻坚战为抓手,坚持“小步快跑、逐村清洁、整街过硬”,各项工作扎实有力、有序推进。
  整洁干净的昌平村道路
 
  盛夏时节,西部决策网采访团一行走进阎良区,各种树木高低错落布置在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几乎株株都是粗壮繁茂,形成一道道绿色长廊,不禁让人赏心悦目,倍感清凉。开车驶入,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感受到新农村的美丽风貌。在走访过程中听阎良区人居办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阎良区各街道办事处积极发挥基层主导力,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结合村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各自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的新模式。
 
  昌平村“垃圾分类”见成效
 
  走进昌平村,每家每户门前摆放着灰绿两色垃圾桶,每个村民小组配备了一名保洁员,门口都贴有二维码,村民对生活垃圾都能进行分类投放。各组保洁员将垃圾收集完后统一放到村垃圾兜里,每天街办有统一的车辆拉运。环卫工人吴金玲说:“去年7月1日开始,每月9日、每月23日是资源回收日,我们用电子计量秤对可回收利用垃圾进行称重,计量后我们通过手机扫描每户二维码,兑现群众费用,回收的可回收垃圾由第三方公司进行回收利用。”
  环卫工人吴金玲对可回收利用垃圾进行称重
 
  “以前路边垃圾随处可见,现在人们钱也赚了,环保意识也提高了,路也整洁了,我们工作也容易多了”吴金玲说着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能卖拿去卖、干湿要分开、有害单独放,通过正确引导,群众从被动整治变为主动参与。同时,各支部党员率先垂范,对生活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有效增强了村民垃圾分类处理的积极性和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识。如今村民已经形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
  垃圾处理厂工作人员正在处理垃圾
 
  通过“垃圾分类”,昌平村积极探索“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投资建立垃圾处理厂,实现百分之百安全处理,百分之百利用发电。
 
  北冯村“环境治理”促发展
 
  北冯村是关山街道的西大门,沿着北冯村走访发现,“美丽乡村”不只是青山绿水,还是有特色产业的乡村,北冯村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北冯村党群服务中心
 
  “北冯村道路修好了变宽了、绿化也美了、环境变的更好以后,来村里的人越来越多。”村民李蕊说起来脸上洋溢的都是满满幸福感。由疫情原因,李蕊3月份滞留在家里,为了方便照顾家人,她在家门口开了夜市,由于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村民愿意出来享受这样的生活方式。
  北冯村村民李蕊接受采访
 
  环卫工人张五一说:“以前这里杂草丛生,垃圾堆满道路两旁,现在经过人居环境改造治理,路灯也装好了,道路也宽了,卫生提高了,来的人也多了,人均收入也提高了。
 
  正是“环境治理”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村庄环境、便利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北冯村的村容村貌,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老寨村“党建小院”建美丽村庄
 
  走进武屯街道,看到老寨村文化广场旁边有一处“党建小院”,这是老寨村打造的一个“接地气”又方便党群互动交流的新平台。党员学习方式由原来的“板凳党课”拓展为方便学、易上心,更“接地气”的“党建小院”。
  武屯街道老寨村党建小院
 
  阎良区武屯街道办副主任吴紫云表示:“党员作用要具体化,支部作用要特色化,通过支部带动群众,老寨村依托”1310+x”入户走访机制,每村1个包抓专班、开好3个会、机关全体干部每人每月走访10户群众、各村组织村组干部及党员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对重点人员进行分包。针对一些群众不配合治理“三堆”工作,通过党员干部积极上门做思想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并且自觉担负责任,帮助村民进行“三堆”的清理,引导群众自觉清理生活垃圾。
 
  群众的呼声就是工作的方向,加强宣传动员和排查化解矛盾,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梳理难点、痛点、堵点,并切实加以解决。
 
  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群众的抱怨少了,理解多了,为老寨村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基层稳、人心齐的良好保障,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全民行动常态化开展,推进“美丽村庄”的建设。
 
 
  走访结束后,无论是昌平村的“垃圾分类”、北冯村的“环境治理”还是老寨村的“党建小院”,无不体现着阎良区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过程中积极探索。每一项工作取得的成效都是为提升农村百姓生活在努力,都是为乡村振兴一步一步打下坚持的基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即将收官,但阎良区委区政府还在不断的努力着。我们不但要为美丽乡村换新颜感到欣喜,更要参与到的建设中,爱护新农村,让“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