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柠条塔矿井井田地处陕北斜坡,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在这个集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于一体的现代化矿井,煤层稳定性要素定位到了煤炭生产“咽喉”的关键位置。近期,柠条塔矿井S1230正在快速、有序回撤,该工作面资源储量1437万吨,可采储量1337万吨,开采期间出现了煤层分岔、厚度减小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效率及矿井生产接续,为了做好提前应对措施,确保采区正常生产,生产运营中心地测科对标真理,回归事实,回到了“恐龙”时代去探索煤层变化。
目前,开采的煤层形成于侏罗纪,距今约1亿六千万年。特定的古气候、古生物、古地理形成了现在丰富的煤炭资源,经过地质统计分析、成煤规律作图、勘探资料综合研究及现代科技手段窥视,地质人推演成煤过程、煤层变异经过,更进一步揭开了煤层的真实面纱:
后生冲蚀,即煤层形成以后受外界物理原因导致煤层变化,其特点为:冲蚀范围较大,煤顶板及其底板均被冲蚀;冲刷沉积物粒度较粗,常为砾岩、粗砂岩及中砂岩;临近冲刷带的煤层,光泽变暗,灰分增高,裂隙发育;被冲刷的煤层与冲刷物犬齿交错。
同生冲蚀,即煤层形成过程中受到外力原因导致煤层变化,其特点为:煤层和冲刷物有共同的顶板;煤层和冲刷物相混,煤中有冲刷物,冲刷物中有煤;冲刷范围一般不大;冲刷物平面分布呈弯曲条带状。
真知的探索过程中,煤矿地质人坚信 指标对标的基础上,加强思想观念对标,认识态度的对标,从简单的“抄袭”不断的进行“超越”,为煤炭生产做好“引路人”、做好“灯塔”,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供稿人:生产运营中心 高利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