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记者王瑞鹏 通讯员 邓双福)“对标”这个概念最初我是在陈泓冰老师写的“标杆兴国”这本书上看到的,其含义和做法也是通过这本书了解到的,其实对标很早以前我们都做过,只不过不是用的这个词而已。
对标的初级阶段是模仿,还记得很早以前我学习绘画的时候,老师最开始并不是让我们直接写生,而是给我们先讲了方法以后,再给我们每人发一张画稿让我们照着画,也就是临摹阶段,通过临摹让我们学习原稿的笔触、色调、明暗、构图等,尽力去模仿使其达到原稿的效果,当临摹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写生,而写生最开始是从简单的静物到人物,再到外出写生,虽然大家可能画的是一个场景,但是最后每个人的画作效果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看重色彩,有的人看重笔触,有的人可能更看重意境,当然写生并不是将自己看到的人或物一模一样的照搬下来,如果是这样拍张照片岂不是更好?所以绘画是会融入个人情感和思想再通过构图、笔触、色彩和其他的一些技巧表现出来。第三个阶段就是将自己想到的东西通过绘画的方式创作出来,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表达出来以后就会形成自己的独有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第一和第二个阶段是相对容易实现的,而第三个阶段却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好的。
在“对标管理”里面第一和第二个阶段相当于立标、对标和达标的过程,而第三个阶段相当于是创标,对标是学习别人,而创标成功却会有很多人来学习你。不管是学习、工作和生活,人们总是会喜欢美好的、优秀的、积极向上的,当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的时候,大多数的人都会去向他学习,这就是标杆的魅力,每年评选的劳动模范也证明了这一点。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有一句经典的话“师夷长技以制夷”,意思是向洋人学习先进的军事技术以抵抗洋人的侵略,通过学习标杆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当然,学习标杆并不是什么都去学,因为任何一个标杆都不可能每个方面都是适合你的,而是在某一处或者几处比较优秀,我们应该去学习其精髓的东西,如果只学习到了一点皮毛或者刚好把其糟粕的东西学到了,这就适得其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