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顺长歌犹在耳 进京赶考创辉煌——重温毛泽东给李鼎铭先生一封信心得
乔雄波
米脂桃花峁李鼎铭先生,是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朋友,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毅然投身陕甘宁边区“三三制”政权建设,担当起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的历史重任,提出“精兵简政”的著名提案,得到毛泽东的高度重视,被确定为抗日战争时期十大政策之一。延安时期李鼎铭先生与毛泽东谈医说道,纵论国事,私交笃诚。
米脂籍作家李健侯先生,为创作描写李自成起义的章回体历史小说《永昌演义》,下了大工夫,于1926年动笔著书,1930年12月脱稿。全书40章回35万字,情节曲折,故事生动,热情歌颂起义领袖李自成,整体贬低农民起义运动。
1942年,《永昌演义》手抄本由李鼎铭先生带到延安,转呈毛泽东。1944年4月29日毛泽东给李鼎铭先生写了一封信,专门评价了《永昌演义》和大顺帝李自成领导的伟大的明末农民起义:“鼎铭老先生左右:<永昌演义>前数年为多人所借阅;近日鄙人阅读一过,获益良多。并已抄存一部以为将来之用。作者李健侯先生经营此书,费了大力,请先生代我向作者致深切之敬意。此书赞扬了李自成个人品德,但贬仰其整个运动。实则吾国自秦以来,千余年来推动社会向前进步者主要是农民战争,大顺帝李自成将军所领导的伟大的农民战争,就是两千余年来几十次这类战争中的极著名的一次。这个运动起自陕北,实为陕人的光荣,尤为先生及作者健侯先生们的光荣。此书现在如按上述新历史观点加以改造,极有教育人民的作用,未知能获作者同意否?又健侯先生近来健康如何,能来延安一游否?统祈转致李健侯先生为祷!”这是毛泽东在民族存亡的战争时刻,就米脂作者李健侯先生,创作米脂人物李自成主题小说《永昌演义》,与党的真诚朋友米脂的李鼎铭先生的一封信。细细品味,可以读出如下几个主题
一是,高度评价——“陕人光荣”。毛泽东高度评价李自成与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运动。“实则吾国自秦以来,千余年来推动社会向前进步者主要是农民战争,大顺帝李自成将军所领导的伟大的农民战争,就是两千余年来几十次这类战争中的极著名的一次。这个运动起自陕北,实为陕人的光荣,尤为先生及作者健侯先生们的光荣。”祖籍米脂黑圪塔村的老红军郭洪涛同志生前讲述,他曾在村里中山民小、桃花峁高级小学校、榆林中学上学,他们小的时候老师教得就是李自成是“闯贼”,直到延安时期公开发表毛泽东写给李鼎铭先生的一封信后,才高度肯定了李自成与明末农民起义运动,称李自成为农民起义领袖,称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战争为伟大的明末农民起义运动。这一历史性转变,是对中国两千年农民战争史的拨乱反正,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宗旨与担当的使然,是陕人的光荣,是大顺帝李自成将军故里塞上榆林米脂的光荣。
李鼎铭先生故居
二是,明确要求——“加以改造”。1944年4月,李鼎铭收到毛泽东的信后,随即将信转达给身在米脂的李健侯。不久,李健侯来到延安,李鼎铭引荐,受到毛泽东热情接待,并奖励了边币200元和两石小米,聘请他担任边区的参议员。新中国刚刚成立,毛泽东没有忘记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的历史使命依然在路上,没有忘记李鼎铭生前所荐之人,建议陕西省人民政府录用李健侯为省文史馆研究员,专心修改《永昌演义》。遗憾的是,天不假年,年仅56岁的李健侯,于1950年在西安去世,没有完成毛泽东提出修改书稿的历史使命,使之成为作者和陕人的憾事,更是米脂人的缺憾。如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历史警钟常在耳,优良传统不能丢,关于《永昌演义》按照“新历史观点加以改造,极有教育人民的作用”之命题,依然具有它的历史使命,应当引起党员干部,特别是“陕人”的思考与担当。
三是,战略眼光——“将来备用”。毛泽东在抗战胜利前夕,将《永昌演义》“并已抄存一部以为将来之用”。当年离开杨家沟时,在东渡黄河动员会上告诫全党,不学李自成,东渡黄河,进京赶考。1949年3月,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建国后1951年12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全国规模的“三反”运动普遍地开展起来。而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处决刘青山、张子善。严惩刘青山、张子善的果断决定,再一次用行动表明,我们党决不做李自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辉煌70年,就是毛泽东所说之将来,习近平总书记领导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今天、明天,也是毛泽东所说之将来。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潜。2013年7月,习近平在西柏坡指出:“从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正在征程中。‘考试’仍在继续,所有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陕甘宁边区政府悼念李鼎铭先生挽词
四是,始终关注——“前数年为多人所借阅”。从毛泽东以上九个字当中,可以窥视如下内容:一是,说明作者李健侯或者米脂,对小说《永昌演义》推荐宣传做的是比较好的。在延安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好多人读到了该小说,而这里所说的“好多人”应当是党员干部或是高级党员干部为要。二是,毛泽东一直把《永昌演义》挂念在怀。毛泽东是1942年从李鼎铭主席那里得到该小说的,忙于战事与政务,直到两年后才“阅读一过,获益良多”。1944年3月,毛泽东把《甲申三百年祭》列入整风重要文件。一月后的4月29日,毛泽东给李鼎铭先生写了信。毛泽东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都在关注李自成这面镜子。这面“镜子”照着毛泽东成长,照着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走向成功。早在少年时期,毛泽东就看到了关于李自成的书籍,与表弟分糖果吃时说:“农民领袖李自成起义,与昏庸官府作斗争,为的是使天下人均田均富。所以,我们兄弟之间也要按均田均富的原则来分糖,谁也不能多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总结历史上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说:“李自成为什么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巩固的根据地。”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再次强调:“历史上存在过许多流寇主义的农民战争,都没有成功……只有彻底地克服了流寇主义,提出并实行建立根据地的方针,才能有利于长期支持的游击战争。”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毛泽东长期以来的“李自成情结”,折射出他时时担心江山变色的忧患意识。新中国70年辉煌成就,蕴涵“不学李自成”“进京赶考”的警示与鞭策。如今,毛泽东给李鼎铭先生的一封信已经过去75个年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温毛泽东给李鼎铭先生的一封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主席给李鼎铭先生的信
乔 雄 波
1962年生,陕西米脂人。
榆林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李鼎铭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榆林市黄土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获得榆林市改革开放40周年摄影作品优奖。
著有陕北文化研究文集《看不尽的米脂》,入选2016年度榆林市文化精品项目,获得米脂县文艺奖银奖,被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共中央党校图书馆、中国延安干部培训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党建读物出版社等收藏。
2020年1月,《看不尽的米脂·艺文卷》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榆林日报》2020年1月22日“文化揽胜”专版刊发《看不尽的米脂增添新看头》等专题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