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青稞,这古老的作物,自先民们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驯化、传播以来,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长,哺育着青藏高原一代又一代的儿女。青稞,是青海省种植历史悠久、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之一,是我国藏区第一大作物和主导优势作物,也是酿造工业、饲料加工业的重要原料,生态及农业地位独特且不可替代。
成熟的青稞田。(资料图片)雒婷/摄
2019年8月14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建军在西宁市调研青稞产业发展时强调要大力提升青稞综合价值,打好高原牌、绿色牌、有机牌。我省科技部门围绕“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和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牦牛和青稞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把青稞育种及产业化列入“十三五”重点工作,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引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助力青稞产业高质量发展。
成熟的青稞田。(资料图片)雒婷/摄
十三五期间,青海省科技部门支持实施了青稞资源利用、新品种培育、示范、推广、健康食品功能、食品开发等一系列科技项目,组建了青海省青稞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青海省青稞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适合食用、饲用、酿造、加工、营养保健食品的青稞品种培育,以及青稞食品研究开发中关键技术攻关。
机械化收割青稞。资料图片。张春云/摄
近五年,我省培育审定适应性强、稳定性好的青稞新品种5个,其中以“昆仑14号”“昆仑15号”为代表的昆仑系列品种已成为藏区主要品种,单产水平从150公斤提高到目前的160公斤,最高单产突破千斤大关,创造了青海高寒区青稞产量新纪录,这些青稞品种还广泛种植在周边藏区和新疆等产区。
青稞丰收了。(资料图片)张春云/摄
截至目前,青海省现有青稞加工企业33家,其中中大型18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研发青稞特色产品30余种,年消耗青稞原料约9.5万吨。全省青稞加工率达到60%,青稞商品化率高达83%,加工率和商品化率在全国藏区居领先地位,已初步形成青稞产学研用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崔永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