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支援湖北医务队员口述:“我们只做了本职工作”

2020-03-28 17:17:34 来源:西部决策网

  西部决策网讯  随着湖北疫情形势逐步好转,根据中央统一安排,援助湖北医疗队开始分批次有序撤回……

青海赴鄂医疗队员凯旋,我省以最高礼遇相迎。

  3月17日、19日,239位青海援鄂医务人员分两批返青。他们带着在湖北一线抗击疫情、守护生命的英雄故事,带着早日回家和亲人团聚的儿女情长,平安凯旋。

  青海援助湖北医务人员返青期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提前谋划,亲自部署,以最高规格、最高礼遇、最优服务全面做好迎接和休整期间各项服务保障工作。

记者在青海宾馆采访疗养的我省赴鄂医疗队员。

  近日,在省卫健委的统一安排下,本网记者对六位援鄂医务人员进行采访,下为口述整理。

  罗明琴 青海省人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选择去武汉一线,我义无反顾;作为一名护理管理者,保护队员零感染,我更是责无旁贷,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一支上百人的团队,要进驻几个不同的医院开展工作,来武汉之前我低估了工作的复杂和艰难。尽管如此,通过和几位主任的沟通和合作,我们的医疗队进驻各医院,工作顺利展开。梳理数天的工作,来武汉的那段日子总是早出晚归,虽从未看见过武汉的蓝天白云,但看到了我的队员信心满满,工作井然有序,身体健康,在武汉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

  之前的工作中,我从来没有穿过那么厚重的防护装备。对于医护人员而言,只有做好自己的防护才能更好地医治病人。穿防护服的要求非常严格,从开始穿防护服到红区(污染区)需要20多道流程,一道流程都不能出现纰漏。一天工作下来,我们有的同事会出现头晕、胸闷和心率加快等症状,往往脱下防护服后,身上都如同电视上展示的一样,汗流浃背。

  疫情之下,我们的医护人员以一颗勇敢的心,交出了一份满分答卷。

  谭笑斌 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医师

  在武汉抗疫一线工作生活的40多天时间,感想颇多。回到家乡,受到的高规格接待超乎我们想象。有鲜花,有掌声,家乡父老对我们评价非常高,说我们逆行。其实,哪儿有什么逆行,我们都明白,我们只是做了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是一场付出巨大代价的战争。在武汉,每个人都艰难面对,武汉人民以他们的真心,无畏,正直和同情深深打动了我。接送我们的武汉当地司机,不论多冷的天,凌晨几点,都会等着我们,每次都会说:“感谢你们。”头发长了,有人会给我们免费理发,眼镜坏了有人会给我们修,甚至会新配一副。在酒店每一天的生活物品都会整整齐齐摆在房间内,100多名队员,5层楼,还要负责打扫卫生,酒店服务人员的工作环境难以想象。这样的人和事每天都在发生,我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长什么模样,但每个人都在千万次的逆行,致敬他们,致敬武汉,致敬平凡。

  鲜花会过去,日子也会过去,最终要回到自己工作岗位上,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恪尽职守,安于本分。

西宁市民夹道相迎我省赴鄂医疗队员。

  张虹 西宁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护士长

  援鄂期间,我们工作在方舱医院。对患者测体温、抽血、清理垃圾、送饭,这是我们进舱后要完成的工作。

  进入方舱医院的三四天后,因为每天要用消毒液洗手二十多次,我的双手出现了严重过敏,加之手上戴着不透气的橡胶手套,被汗液浸泡后的双手过敏愈发严重,又疼又痒。和我一样,很多医护人员的手相继出现类似情况,即使如此,也从来没有人抱怨,涂抹了药膏和护手霜后,大家继续坚持工作,其实,说下来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可能在很多人的意识里,护理人员的工作是打针、发药。但是相比于护理患者,我们更多的心思也花在与患者的交流和交心上面。我们会经常和病人交流,和他们聊天,互相增加感情。

  马清云 青海红十字医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医师

  起初,我们医院组建援鄂医疗队时并没有我的名字,我便主动向院里请愿,一来我是一名党员,二来我家庭负担轻,工作经验丰富。

  到了武汉,为了便于穿脱厚重的防护服,我剪去了留了多年的长发,被安排在新洲区人民医院ICU进行重症护理工作。当时的医院由于病房刚刚建立,消毒隔离措施不完善,重症护理队伍由多家医院人员共同组成,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超过了我的想象。

  作为副队长,我认真做了人员工作搭配,建立和梳理了患者出入病房流程,班次的职责,护理人员的排班不仅仅根据物资调配人力,每天她我会通过微信群提醒大家工作的细节,以防队员感染。

  感谢。此次去湖北一线抗疫,取得的所有成效,都离不开大家的关怀和帮助。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一些事。

我省赴湖北医疗队员返青。

  马振华 化隆县人民医院护士

  疫情来袭,看到全国各地派医疗队奔赴前线,我和我的同事当时就写了请战书交给上级部门。我们医院10个科室全部递交了请战书,218名同事都摁上了自己的红指印。

  临出发前,我就叮嘱同事,不要告诉我妈妈我去武汉的事,因为妈妈生病了,我不想让她有太多担心。我还告诉我的丈夫,让他照顾好家庭。

  湖北之行,我收获了满满正能量。抵达武汉后,我们收到了很多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的物资,这些都为我们工作生活提供了保障。

  作为一名护士,我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去工作,但当我们完成任务返回家乡时,看到家乡人民给我们最高礼遇迎接时,我非常感动,我只是尽了自己的努力。

  侯明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急救中心主任

  从去武汉工作,到返回青海,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给了我们巨大的关爱。从医34年,作为队里年龄较长的医生,能够参与抗击疫情工作,我很荣幸。我们都觉得在武汉做的都属于自己的本职工作。

  初到武汉,新洲区人民医院并没有设置ICU病房,为了迅速组建重症新冠肺炎ICU,我们在跟当地医院的领导讨论了很多次后,加班加点完成了这项任务。两天后,一个具有三区两通道、抢救设施较为齐全并可以同时收住12名重症患者的ICU病房顺利建成。

  一开始很辛苦,不同于原来的工作环境,疫情战场,不仅团队需要磨合,制度、流程需要完善,甚至每一名医生护士在工作中擅长的领域、性格特点我都想做到心中有数。所以,在第一周,我经常半夜还在重症病房里查房,一个个叮嘱患者注意事项,安排好后续诊疗和护理工作。等到结束这些工作从重症病房走出来时,往往已是凌晨两三点钟。

  对于新冠肺炎,还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交流,用专业的能力去解决这些难题。这个前提下,我们需要发扬工匠精神,也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以此来回报社会。

  ……

  这就是他们的故事,在面对恐慌和未知时勇敢逆行,在举步维艰的条件下与死神争分夺秒,在困境中施援,重唤人们对美好与希望的向往。

  239位青海援鄂医务人员,每个人都在努力做对的事,以他们的坚强、勇敢、无所畏惧和同情,助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樊永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