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战贝走了。
为了防控疫情,在连续工作多日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高桥街道严小村监委会委员、64岁的孙战贝把生命永远留在了抗疫一线。
3月15日,严小村的村口防疫执勤检测点上,执勤人员对往来人员进行测温、扫码登记。
距此不到20米,孙战贝家的小院里,他修建的小鱼池内鱼儿欢快地游动;花圃里的花草长得正好;仿古的六角彩绘凉亭在阳光下古朴美丽。可这里,却再也没有了孙战贝的身影。
按照分工,孙战贝每两天带人对全村公共区域进行一次消杀;每周在村口防疫执勤检测点执勤一天,对进出人员和车辆进行检查。
严小村有4条街道,每次消杀面积近2万平方米。刚开始,大家对消杀作业操作不是很熟练,孙战贝就在自己家里研究原料配比;没有消杀车,他就背着装好药水的喷雾器工作,一背就是三四个小时,不放过村里的任何死角。
一忙起来,孙战贝就顾不上自己的生活。有一天,孙战贝着急为村里进行消杀,穿了一条新裤子出来,标签都没来得及拆掉。结果消杀工作没结束,他的新裤子就被有腐蚀性的消毒液染成了红色。孙战贝跟严小村村委会主任孙有民开玩笑说:“可不敢跟你嫂子说啊,她知道了,又要埋怨我不爱惜了。”
“战贝哥就是个闲不下来的人。除了消杀工作外,这些天来,他每天都要到防疫检测点,每天都在街道巷口劝阻村民们不要聚集。”孙有民说。
村口的防护网被车挂断了,他二话不说,从家里拿来钳子、铁丝等把防护网修好。防疫检测点刚建立时,天气还非常寒冷,孙战贝就从自己家里带来茯茶、搬来纯净水,在防疫检测点煮茯茶给大家暖身子。为了节约一次性纸杯,孙战贝用大家喝完的矿泉水瓶子做成杯子,供大家使用。
因为心细又热心,孙战贝一直是村民心中的“好总管”。
严小村200多户村民,谁家有红白喜事都请孙战贝张罗。大到处理事故,小到办事买菜,他都为群众操持妥当。
村民孙战社的儿子出了交通事故,请他帮忙协调处理。他知道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那段时间,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战贝总是随叫随到,把我家的事当自家的事一样办。”孙战社说。
孙战贝会修仿古建筑,经常有外地的施工队请他去干活。有一次他正在宝鸡眉县一个工地干活,村里有群众打电话给他,请他回去张罗小孩的满月礼。孙战贝撂下手里的活儿,第二天就回到村里。
红白喜事办起来繁琐,一忙活就得一周时间。一来二去,很多施工队都知道孙战贝干活容易“跑”。为这,孙战贝丢掉不少增收的好机会。可他却总是说:“人一辈子能有几件大事,既然找到我,我就得给人家办好。”
村民有事爱找孙战贝,孙战贝也乐意为群众操持,不图啥回报。办完了事,看着村民们满意的笑脸,他就会拿个馍馍就着油泼辣子犒劳自己。
孙战贝的真心付出,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间,都积极配合他干好村上的事。
防疫工作刚启动时,群众不了解情况,常在街道上聚集闲聊。孙战贝就每天在村里转悠好几次,看到了就劝阻:“今年的疫情比2003年的非典厉害得多,咱们马虎不得!”大家听了很快就散了。
防疫形势好转后,为了让村民尽快熟悉使用西安“一码通”,孙战贝又和村干部挨家挨户动员群众。“年轻干部上门做工作,群众可能会犹豫,战贝哥上门,群众支持率立刻就上来了。”孙有民说。
3月6日中午12时,尽管不是孙战贝执勤的时间,但他还是像往常一样来到防疫执勤检测点,让执勤的人赶快回家吃午饭。一直到下午3时,家里人催了一遍又一遍,他才回家吃午饭。随后,孙战贝又回到防疫执勤检测点。
3月6日22时许,孙战贝从防疫执勤检测点回到家,随便吃了块馍馍,就倒在地上,再也没有醒来。
3月12日5时,孙战贝因突发急性脑出血去世,留给亲人和乡亲们无尽的思念。
在严小村村民微信群里,村民们留下数百条“好人,一路走好”的留言,以纪念这位好乡党。(记者 王睿 侯燕妮)
记者手记
因为热爱,所以无畏
王睿 侯燕妮
走进孙战贝的家,处处都能感受到孙战贝对生活的热爱:一座凉亭、一丛翠竹、一个小花园、一方鱼池。小小的院落被孙战贝收拾得生机勃勃。
乡亲们的话语里,句句都饱含着对孙战贝的怀念。随叫随到的热心、无数次的跑腿、耐心细致的帮忙,让孙战贝成了大家念念不忘的亲人。
因为热爱,他把乡亲们的事、村上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因为热爱,他无所畏惧坚守疫情防控一线,想在前面、干在前面;因为热爱,只要防疫需要,他就主动请缨,不怕辛劳。
无论是在日常的琐碎事务中,还是在特殊时期的坚守中,孙战贝都用自己的热爱,在群众心中燃起了一盏灯。正是像这样来自基层抗疫一线的微光,在人们心中汇聚成灿烂星河,为人们驱散阴霾、点亮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