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空经济区是依托航空枢纽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并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为特征,吸引航空运输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集聚发展的一种新的经济业态。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的设立,标志着又一个国家级对外开放平台落户陕西,这对于陕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发展“三个经济”,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一,临空经济是助推“三个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临空经济对发展“三个经济”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一是临空经济区是发挥陕西区位优势的新平台。随着陆权的回归,临空经济区正成为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途径,是陕西突破不沿海、不沿边,发挥中心区位优势、扩大对外开放新的突破口,是打通陕西陆上欧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节点。二是临空经济区是陕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新门户。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发展,为陕西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提供了国际新门户。整合放大“临空+自贸+保税”的叠加优势,对陕西构建更高层次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进一步强化航空枢纽将起到先行和引领作用。三是临空经济区是陕西追赶超越的新路径。临空经济区是高端要素流动的大舞台、发动机、集聚器,将吸引临空指向性高端要素聚集,有效带动陕西航空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更高层次上资源配置、产业链和价值链延伸,已成为发展“三个经济”和追赶超越的新路径。
临空经济发展取得初步成效。2018年4月25日,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正式批复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使西安拥有西北首个、全国第11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两年来,陕西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建设和临空产业培育为契机,围绕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国家战略叠加机遇,使临空产业集聚在探索中稳步向前推进。一是西安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显著提升。2018年西安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4460万人次,全国排名升至第七位;货邮吞吐量超过31万吨,排名升至全国第13位,货邮增速位列全国十大机场第一位;机场综合实力首次跻身全球50强。获批第五航权,首次开通首尔—西安—河内货运航线;国际快件达395万单,排名全国第八。累计进出口额在同期获批15个地方中位列第一。2019年上半年,货邮同比增速高于十大机场平均增速20.5个百分点,位列全国十大枢纽机场第一位。二是临空产业集聚功能不断增强。航空物流快速发展,普洛斯、京东等144家国内外物流企业落户。航空制造取得新突破,东方航空和法国赛峰合作的飞机起落架深度维修项目、科荣达APU维修、海航技术维修基地及C919、CR929等大型商用飞机相关零部件生产等27个项目落户。总部经济初具规模,南航、海航、东航等13家航空公司区域总部集中落户。三是对外开放平台进一步拓展。自贸空港功能片区去年正式加入世界自由区组织,自贸、保税、跨境、口岸功能进一步提升,在机场一类口岸基础上,建成5类专项指定进口口岸,启动建设国内首个跨境电商国际快件产业园。
第二,临空经济区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管理层级过多、资源统筹不力。一是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西安临空经济示范区属于国家级示范区,由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管委会实施。目前,省上尚未成立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缺乏强有力的全省统一协调机制。二是管理层级多,建设效率低。目前,临空示范区建设由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管委会承担,西咸新区又由西安市代管,示范区管理层级多、区划分散、壁垒多;临空经济示范区核心区为空港新城,拓展区、辐射区建设涉及西安市、咸阳市、西咸新区等行政区,协调难度大、建设效率低。三是示范区建设与机场建设关系不顺。机场是发展临空经济的基本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由西部机场集团来运营管理,而空港新城管委会作为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主体又由西咸新区管辖,两家在发展规划、目标举措方面难以统一、相互制约,影响着临空示范区与机场的融合发展。
示范区规划主体部门多、缺乏统一的规划蓝图。一是示范区建设主体多、规划不统一。临空示范区建设规划主体多,既有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发展规划,又有咸阳市临空经济带发展规划,规划各自独立、相互掣肘,缺乏统一的长远发展总体规划。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尚未纳入示范区规划。作为国际航空枢纽,机场的远期吞吐量将达到1.3亿人次。目前没有市区到机场的货运专线,与市区的交通衔接不匹配,进场公路仅有两条高速,缺乏直达机场的市政道路,给未来交通拥堵留下隐患。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主体多、时序不一致,示范区与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