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的陕西样板

2020-03-23 11:33:58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在2020年农历春节前夕,记者深入农村,感受标准化给陕西农民带来的变化。
 
  在延安市安塞区国家山地苹果生产标准化示范区,种植户张忠义正在修剪自家的果树,当记者问起2019年苹果带来的收入时,他高兴的说,“我家示范种植的5亩有机苹果,产值近5万元。我们按照‘合作社+果农+标准化’的运营模式,虽然产品价格高,仍被一抢而空。卖了好价钱,大伙干得也起劲。”
 
  的确,安塞果农的受益完全得益于标准化的实施。在“合作社+果农+标准化”的运营模式下,延安市安塞区国家山地苹果生产标准化示范区以提升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发挥典型辐射带动作用为目标,着力提高果品质量,实现了果农丰产增收。据悉,2019年,安塞全区苹果年产量15.1万吨,产值9亿元,苹果产业人均纯收入5200元,让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据介绍,截至2019年10月底,陕西省已创建161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57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覆盖了全省所有涉农县(区)。
 
  截至2019年11月底,陕西省已发布农业地方标准累计1767项,在省级地方标准中累计占比达到78%,较好满足了陕西省主要农产品品种、生产、质量、加工等方面的标准需求。
 
  近年来,陕西省按照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目标,着力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将标准化作为推进全省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质量强省的重要支撑和关键抓手,坚持促发展与强标准并重、提能力与抓改革并举、补短板和优服务并行,全省农业标准化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增强、改革红利不断显现,标准化成为助推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的新途径。
 
  标准化助力农民增收
 
  “过去我们种植哪有什么标准?就是凭经验和靠天吃饭,结果受技术、气候和销路的制约,辛苦一年也挣不了几个钱。”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原党村村民封天社告诉记者,因为自己种植没啥效益,两年前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把土地流转给了铜川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成了一名种植工人,现在自己不仅有了双份收入,而且收入还连年增多。
 
  2016年,铜川海升公司投资2亿元在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开始进行智能玻璃温室草莓种植,这也是陕西省第七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别看这小小的草莓,从种植到储运都有严格的要求。公司技术人员制定了一整套详细的种植标准,对草莓的生长环境和过程进行精准调控。只有‘按需供给’养分,这样才能确保草莓的品质。”铜川海升公司工作人员李倩告诉记者。
 
  4年来,铜川海升公司以一条龙的服务模式,为草莓种植户提供了涵盖全产业链的技术与服务,最后通过统一收购与销售,保证果农有稳定的收入。同时,他们还将标准化相关内容制成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向周边地区的农民宣传标准化生产的好处。目前,该公司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现代化智能玻璃温室草莓生产基地。
 
  看到了标准化种植的诸多益处后,越来越多的农民主动加入其中。草莓种植户张缠旺说:“说实话,过去我觉得标准化就是个噱头,售价那么高怎么能卖得出去。观望了两年后,看着同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标准化种植,我明白以前的种植方法已经行不通了,必须引入标准化种植技术,这样产品在市场上才有竞争力。”
 
  那么,陕西推动农业标准化的有效举措是什么?
 
  近年来,陕西省把实施农业标准化作为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不断深化农业标准化改革,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品牌价值,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供重要技术支撑,让农产品生产逐步走上标准化发展轨道,产品美誉度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由陕西省政府办公厅每4年印发的《陕西省农业标准体系表》和《陕西省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逐步形成更加适合农业发展需要、引领产业升级、学科完备、技术先进、内容完整丰富的农业标准体系。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和考核机制,发布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规范》陕西省地方标准。实施农业标准化项目绩效考核,实现了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此外,陕西每年组织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系统干部培训,尤其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职业农民的标准化培训人数每年达到千名以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门开设了《农业标准化基础》《农业标准化概论》等课程,从2006年至2019年7月,累计培养农业标准化的本科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近3000人次。设立“国家旱区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搭建起认证、标准、检验、溯源和品牌“五位一体”现代农业标准化综合公共服务体系,在为杨凌高新农业标准化发展服务同时,也为陕西乃至全国干旱与半干旱区域农业标准化提供了优质服务。
 
  标准化改造传统农业
 
  “2017年,公司承担了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之一的蓝田县红豆杉示范建设任务。我们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制定了红豆杉农业标准体系,引入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把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的轨道,建立了完善的质控体系;出圃苗木合格率从2016年的73%提高到现在的100%,全面实现订单式生产,苗木订单比以前增长了12%,当地农民连续两年人均收入增长10%以上。”陕西天行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刘亚玲告诉记者。
 
  “在红豆杉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通过标准化宣传和开展技术培训,示范区的农户掌握了红豆杉的育苗技术和种植管理技术,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刘亚玲说,“我们还探索形成了红豆杉三产融合发展模式,不仅为标准化生产融入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标准化服务支撑,也为陕西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陕西省市场监管局按照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目标,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在陕西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标准兴农战略”是《陕西省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1-2020)》提出的具体要求。依照“选好一个项目、建立一个(标准)体系、形成一个龙头、创立一个品牌、致富一方百姓”的农业标准化工作思路,陕西省农产品企业在实践中形成了以阎良综合瓜果、眉县猕猴桃、安塞山地苹果等为代表的示范推广模式和典型成功经验。
 
  这些成功的模式和经验,有力提升陕西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增强了陕西市场竞争力,也造就了一批职业技术农民;陕西拥有了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苹果和国家级猕猴桃批发市场,连续举办12届陕西(洛川)国际苹果博览会;“陕西苹果”获得中欧“10+10”地理标志产品国际互认,总产量占全国的1/3和世界的1/7;打造出临潼石榴、周至关中黑猪、洛川苹果、佳县红枣、富平柿饼、蒲城酥梨、眉县猕猴桃、千阳矮砧苹果、安康富硒茶等一批综合效益好、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农业产业和农业品牌,42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自示范区。
 
  标准化规范乡村建设
 
  从2015年起,陕西围绕“标准引领、试点先行、总结推广、整体提升”的思路,先后制定发布省级美丽乡村系列地方标准10余项;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推动美丽乡村标准化建设试点3个批次共68家。
 
  2019年,陕西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试点,发布了涉及人居环境的4项陕西地方标准。试点工作在宝鸡启动,选定了8个试点村。
 
  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堡垒作用,陕西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委组织部在全省开展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制定了《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办法》,在全国范围内首家开启“千村示范、万村达标”标准化建设活动,提升乡村党建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从美丽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渭南大荔县畅家村的村民切身感受到标准化助力“生态人居”建设、“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经济”繁荣、“生态文明”创建、“社会事业”发展带来的实效。
 
  该村实施“五年大栽树”行动,打造绿化景观10余处,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0%,呈现出满目皆绿、处处是景的乡村生态画卷。村上成立保洁队伍,配备保洁车、保洁服,每户配备垃圾桶,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落实了村卫生保洁经费。发展标准化设施农业约67公顷;按标准建设花卉育苗园、观光采摘园、认领园和农家乐等旅游项目;通过“合作社+农户+标准化”的模式,帮助125户农民实现创业,成为带动村民致富、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支撑,生态经济富裕了畅家村。
 
  运用标准化手段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解决了“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的难题。畅家村每年组织评选表彰最美畅家人、最美庭院、最美致富带头人等7个最美活动;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全村所有农户参与,十星级文明户占到10%。系列活动提高了农民综合素质,弘扬传播正能量,营造了健康向上的社会新风尚。
 
  这些做法受到了各界广泛认可,畅家村因此成为陕西省美丽乡村的典型代表,获得“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多项荣誉称号。
 
  如今,让大伙更有劲头的,还有乡村靓了。拔地而起的靖边县红墩界镇尔德井村红砖碧瓦的楼房、白璧青瓦马头墙格子窗的平利县龙头村徽派民居群等,展现了陕西农村各具特色的美。
 
  当然,在陕西乡村,农民感受到了标准化带来的乡村变化。
 
  标准化不断拓展新领域
 
  “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陕西苹果产业规模、果品质量、产业产值和品牌知名度都实现了大幅提升,还获得了中欧‘10+10’地理标志产品国际互认,目前出口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洛川县苹果标准化覆盖率达80%以上,优果率提高到85%,产品享誉国内外。”陕西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处长周拴成说。
 
  近年来,陕西省不断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印发了《陕西省农业标准体系表(2017版)》,共收录农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6327项。截至2019年11月底,陕西省已发布农业地方标准累计1767项,在省级地方标准中累计占比达到78%,不仅较好满足了陕西省主要农产品品种、生产、质量、加工等方面的标准需求,还加快了陕西省优势果业、特色农副产品、设施蔬菜、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领域的发展步伐,也为陕西省农业生产、贸易、科研和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与此同时,陕西省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平台,注重发挥产业资源优势、品牌优势、生态优势,坚持园区化整体推进,标准化提质增量。
 
  “农业标准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陕西农业标准化相关知识还不够普及,在推广和实施力度方面也亟待加强。”杨凌现代农业产业标准化研究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李博坦言。
 
  “陕西将继续把实施农业标准化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让龙头企业与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紧密对接,将示范区建设成为集生产、加工、销售、科研、示范、观赏、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种植养殖核心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加快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点线面结合的全产业链创建模式,让标准在助力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发挥出更大作用。”周拴成说。
 
  “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如今陕西凝心聚力建标准,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奔小康,持续发力,为陕西乡村的全面振兴再添佳绩。(文/本刊记者 张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