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的“牵手”
雪口山乡位于四川省马边彝族自治县的西北角,辖8个行政村,3727户、14775人,其中彝族10151人,占全乡总人口的68.7%。全乡有省定贫困村6个,贫困户860户4050人。如今,随着扶贫车间的启动,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也将随之改变。
四川马边县扶贫标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农村贫困人口要脱贫,首先必须掌握实用技能。为解决集中安置点村民的就业问题,马边利用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西部扶贫援助资金500万元,修建了雪口山扶贫车间,引进浙江绍兴勇大针纺工艺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服装厂,让贫困户提高技能,就近就业。
“雪口山扶贫车间作为黎明村集体经济,厂房出租产生收益的30%作为黎明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主改善等项目。70%作为黎明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居住的397户贫困户分红。”据扶贫车间负责人潘海敏介绍,扶贫车间将直接解决约160人的就业问题,主要针对黎明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贫困户招收工人,预计每人每年务工收入约2万元,可增加收入320万元。
“以前很多老百姓因为没有技术,在外面打工很不容易,还赚不到钱。”雪口山乡副乡长李立告诉记者,由于马边山高路远,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常常为了节约路费减少回家的次数。如此一来,父母外出务工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现在扶贫车间建到村民的家门口,让务工人员既赚到工钱,又节约路费开销,同时兼顾家庭,一举多得。”
四川马边县贫困户在家门口“扶贫工厂”实现就业。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张春梅所在的扶贫车间,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成果之一。车间紧邻黎明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今年4月动工,项目投资500万元,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于9月中旬竣工。眼下,第一批员工52人正进行岗前培训,10月底车间将正式投运。
根据浙川两省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部署,“扶贫车间”这种跨越千里的“牵手”,只是浙江、四川两省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马边县充分利用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对口帮扶,峨眉山市对口援彝优势,2019年东西协作帮扶资金达到4300万元,分两批实施,比上一年增加910万元。目前,在雪口山黎明村、镇江庙两河口村、建设光辉村等六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点规划建设扶贫车间6个,每个扶贫车间提供就业岗位200个以上,由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集中点扶贫车间加工,成品通过集中点快递物流服务点运出,部分产品也可以通过马边电商平台线上销售。务工人员年收入可达2万元,有效化解了集中点搬迁贫困户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难问题。
不仅如此,雪口山乡还瞄准越城市场,锁定马边劳力,在马边举行了东西部劳务协作“春风行动”招聘会,越城区20家企业推出岗位1810个,现场签订意向协议84份。2019年计划推荐就业280人,预计务工增收420万元,并鼓励返乡创业,依托种养殖合作社带动950人致富。
四川马边县贫困户在家门口“扶贫工厂”实现就业。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东西部扶贫协作不仅是提供劳务培训,在医疗、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同样发挥巨大作用。根据浙川两省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部署,绍兴市越城区对口帮扶马边县。对此,越马两地坚持把东西部扶贫协作作为重大政治责任、重大民生工程、重大发展机遇,聚焦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携手奔康等六大领域,精准发力、纵深推进,推动形成了党政主导、人才支撑、企业合作、社会帮扶“四位一体”扶贫协作新格局。
近年来,马边县始终把就业扶贫作为管长远立根本的重要举措,紧盯全县21000余名贫困劳动力,聚焦“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健全双方人才资源市场联动机制,精准摸清贫困家庭劳动能力、企业用工需求等情况,组织开展“春风行动”和“送岗下乡”等活动60余次,提供就业岗位达6000个,转移输出贫困人员4700余人。借力对口援彝、东西协作契机,先后转移就业433人,组织扶贫车间务工人员以工代训88人。同时,协调越城区组织专家先后来马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50人、致富带头人暨中级农产品经理人培训90人,促使贫困户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