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盛乡:看得见的拳拳为民之心

2019-08-05 15:26:47 来源:宁夏日报
  泾源县兴盛乡上黄村70岁的村民苏秀明再也不用每月专门跑到县城去领取养老金和低保金了,在家门口的服务站就可以领取。
 
  经过改造,红星村有了文化广场、民俗文化长廊和农耕文化“口袋公园”;新旗村道路变宽、绿树连荫,家家户户都可以使用水厕。
 
  马上秋季造林快开始了,兴盛乡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又出门跑市场,解决全乡苗木过剩的问题……
 
  细数兴盛乡党委、政府为民办的那些实事,就能看得见、摸得着这个公务员集体的拳拳为民之心。
 
  为破解苗木产业结构单一、苗木过度饱和、外销市场疲软等问题,该乡班子成员既当规划师,又做落实者。主动入户找问题,外出跑市场,联系大户能人,探索出“小苗上山造林、中苗定植培育、 大苗市场销售”的苗木产销模式,为全县破解苗木产业发展瓶颈探出了新路子。建成500亩“四个一”示范基地,加快了全乡苗木产业的转型升级。
 
  副乡长马强曾连续工作一个月,逐户宣传动员群众养殖安格斯肉牛。他现场指导群众建牛棚,入户传授养殖技术,帮助群众摆脱畏难情绪,先后引进安格斯基础母牛1158头。
 
  上黄村草绳加工,是该乡从泥土里培育长出来的新产业。村里的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天早上喂完牛后,再到扶贫车间扎草绳,务工顾家“两不误”,一天能挣七八十元,一月可收入2000元左右。
 
  截至2018年底,兴盛乡8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累计减贫705户2846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9%下降到0.7%,连续3年产业脱贫成绩稳居全县第一。
 
  兴盛乡班子成员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好身边实事,定期轮岗接待群众,征集群众诉求,化解群众纠纷,解决群众困难。
 
  在泾源县率先探索建立了农村“四点半”课堂,让孩子放学后有人辅导作业,在家门口开设“老饭桌”,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让年轻人外出务工没了后顾之忧。
 
  兴盛村村民于有全患有视力残疾,当他步履蹒跚地抱着3个月大的孩子去乡上咨询办理低保时,副乡长郭小平亲自带他到县民政局,为于有全的孩子和残疾的妻子办理了低保,后来还帮助于有全在泾源县城开了盲人按摩店。
 
  为了解决群众等靠政府送产业、参与发展不积极、基层治理较薄弱以及乡村不孝敬老人、婚嫁彩礼高等陈规陋习,兴盛乡探索建立了村民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积分卡制度。
 
  已配套建设9个积分兑换、商业营运集一体的爱心公益超市。乡党委书记糟海学带领干部进农户,现场为评比卫生积分作动员,并将评比内容拍摄制成宣传片,在各村循环播放,激励群众积极参与积分管理、自建幸福农家。
 
  积分制的实施,激发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生产和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形成了村民脱贫致富与村集体经济发展齐头并进的生动景象。(记者 王玉平 实习生 樊 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