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王燕华: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想问题
盛夏时节,吴忠市红寺堡区太阳山镇买河村的1100亩黄花菜迎来丰收。
“黄花菜产业成了,离不开王书记的帮助。”买河村村干部李海云口中说的王书记,就是太阳山镇党委副书记王燕华。
近几年,王燕华不厌其烦地给买河村的乡亲们讲解发展黄花菜产业的好处,组织群众开展黄花菜种植、加工培训……
王燕华的家在太阳山镇巴山村,这里是红寺堡区唯一没有水浇地的村,2万余亩旱耕地靠天吃饭,群众在土地上的收入几乎为零。2010年村党支部班子换届时,返乡创业的王燕华全票当选支部书记。面对缺水难题,王燕华提出发展草畜产业和劳务输出的思路,并争取到资金700万元。然而,大部分群众却持反对态度。王燕华反复与群众沟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乡亲们这才决定跟着新书记试一试。
一番苦干,巴山村实现了“当年种植、当年受益”的目标,目前全村养羊规模达到3万只。抓住太阳山开发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的机遇,王燕华组织群众购置挖掘机76台、装载机35台、单双桥运输车辆56辆,承揽工程项目。成立劳务输出队伍25支,开展有组织、有计划、有方向的精准劳务输出,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4300元增加到2018年的8900元。园区招商引资项目在巴山村落地时,王燕华提出要采取租赁方式进行,不再一次性征用,为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使得村集体年收入超过30万元。
2016年1月,王燕华进入太阳山镇工作,先后分管扶贫、民政、党建、综治等工作。建档立贫困卡户马彪因家庭困难,贷款找不到担保人,她积极和银行对接,协调贷款10万元,助其发展黄牛产业成为致富典型。田原村村民李自花是多年的上访户,很多干部唯恐避之不及,王燕华协调贷款3万元,帮其种植黄花菜24亩,养牛6头,最终由“访民”变为致富带头人。
在乡镇工作3年来,王燕华“说方言、拉家常、讲政策”,共化解上访案件100余件。同事们问她有何绝招?王燕华笑了,“哪有什么绝招,只要用心,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想问题,问题就能解决。”(记者 杜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