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西安旅游业发展的前提
上海、深圳、香港的旅游资源比西安差远了,但游客量和旅游收入比西安大多了。原因是上海、深圳、香港是国际化大都市,公务旅游、商务旅游人数很多,人流量很大,“访客”远大于“游客”,“访客”实际上是旅游的主体。西安旅游业要大发展,就不能局限于狭窄的“游客”范围,而要着眼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要跳出旅游发展旅游业,要为到西安来的所有人包括“访客”服务。西安是继北京、上海之后国家第三个定位的国际化大都市,市委十三届四次全会要把西安建设成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既继承了汉唐长安是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又对接了总书记的“一带一路”,抓住了“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只要我们坚持宣传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并努力建设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就能吸引国内外的投资者、人才和“访客”到西安来,西安就能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二、西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西安最大的优势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中国最早的人文始祖华胥氏在西安蓝田华胥镇,中华的“华”就源于此。华胥生伏羲和女娲,由母系向父系过渡。然后才有炎帝、黄帝、蚩尤,才有五十六个民族,才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华胥氏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始祖母亲,西安蓝田华胥镇是中华民族共有的家园。我们应当以华胥氏纪念日农历三月三作为中华母亲节,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西安还是中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周、秦、汉、唐代表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主流。我国的传统文化实际是周文化,中国是礼仪之邦;秦奠定了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基础;外国人把中华民族叫汉族,说的话叫汉语,写的字叫汉字,研究中国的学问叫汉学;唐长安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世界上凡有华人聚集的地方大都有唐人街。因此,外国友人讲,不到西安就等于没有到中国。
三、复兴皇城是西安旅游的新突破
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古都的标识是古城,而不是兵马俑。西安城墙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唐王朝的皇城。我们应当把唐皇城打造成抢救、保存、研究、再现、展示、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博物城,建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标认地。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可通过戴帽穿裙,将临街建筑改造为仿唐建筑,凸显古都风貌。将城内的产业向文化旅游转型,将吃、住、行、游、购、娱全部作仿古包装,让游客到了西安,进了古城,就像到了古代中国,就能置身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氛围之中,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保护古城和复兴皇城,建议将省政府迁到西咸核心区,促进西咸一体化。将历史博物馆迁到省政府大院,使其成为皇城复兴的龙头项目和奠基工程。将城三区合并为皇城区,统一规划、管理、保护、利用唐皇城。使唐皇城成为西安旅游的核心区。
四、不上秦岭也就等于没有到中国
西安旅游不仅有古都的历史文化,还有秦岭的山水生态。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秦岭是我们的父亲山,是中国的脊梁。秦岭北麓的水流入渭河,孕育了以渭河为代表的黄河文明,秦岭北麓有华胥镇、华州、华阴、华山、中华原等,渭河文明也就是“华”文明。秦岭南麓的水流入汉江,孕育了以汉江为代表的长江文明,汉口原来叫夏口,汉江文明也可以叫“夏”文明。也就是说,秦岭作为父亲山,孕育了华夏文明。丝绸之路国家以“秦”称谓中国,China是“秦那”的发音,秦岭实际就是中国岭、中国山。阿尔卑斯山是欧洲的脊梁,不上阿尔卑斯山就等于没有到欧洲。因此游客到欧洲一般都要去瑞士,总书记要到达沃斯论坛讲话。秦岭是中国的象征,作为中国的父亲山和脊梁可以申请世界双遗产,不上秦岭也就等于没有到中国,我们也可以在翠华山打造一个国际论坛,以提高西安和秦岭的知名度。(作者系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