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燕茶村燕子小学,吴纯娟在教五年级的学生唱侗族大歌。
5月28日,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燕茶村,吴纯娟与村民练完歌后从茶园返回。
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燕茶村村部,吴纯娟利用晚上的时间与村民排练侗族大歌(4月17日摄)。
5月27日晚,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燕茶村戏台前,吴纯娟(左)对杨雪连进行发音指导。
5月28日清晨,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燕茶村,吴纯娟(左一)在村后的茶园里与村民排练侗族大歌。
5月27日晚,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燕茶村,吴纯娟(前排中)与村民在戏台上排练侗族大歌(无人机拍摄)。
5月28日,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燕茶村,吴纯娟(左三)到茶园里了解村民茶叶种植情况。
5月27日晚,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燕茶村,吴纯娟与村民在戏台上排练侗族大歌。 今年42岁的吴纯娟是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馆的一名文艺辅导员。她从小喜欢唱歌,工作后接触并喜欢上侗族大歌,2005年起专门拜师学唱侗族大歌。如今,侗族大歌成为她主要辅导和传承的音乐之一。今年3月中旬,她成为三江县良口乡燕茶村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侗族大歌是她扶贫的法宝。 燕茶村位于侗乡大山深处的山腰上,村民们虽然热爱歌舞,但却无人会唱侗族大歌。吴纯娟进村后,当即在村里开设了侗族大歌免费培训班,利用晚上及其他工作之余的时间教村民唱侗族大歌,受到村民欢迎。如今,燕茶村专门成立“侗族大歌文艺队”,队员从一开始的20人迅速发展到33人。村部会议室、村里的戏台、还有山上的千亩茶园……他们的歌声几乎传遍了燕茶村的每个角落。 “这段时间,吴老师还利用休息时间教学校老师和学生唱侗族大歌。”燕茶村燕子小学老师杨雪连说,学校里从来没有音乐老师,吴老师在学校里开班,师生们学习热情也非常高。 吴纯娟说:“每首侗族大歌歌唱的都是自然、劳动和爱情之美,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我更希望激发贫困山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自信,共同脱贫致富。”据了解,侗族大歌是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原生态音乐。2005年,侗族大歌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月27日,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燕茶村燕子小学五年级教室,两名老师(后排站立者)和学生们跟着吴纯娟学唱侗族大歌。
5月27日,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燕茶村,吴纯娟入户了解村民家庭情况。
今年42岁的吴纯娟是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馆的一名文艺辅导员。她从小喜欢唱歌,工作后接触并喜欢上侗族大歌,2005年起还为此专门拜师学艺。今年3月中旬,她来到三江县良口乡燕茶村,成为了一名驻村工作队队员,她说,侗族大歌是她工作的一件“法宝”。 燕茶村位于侗乡大山深处的山腰上,热爱歌舞是村民们的天性。钟情于侗族大歌的吴纯娟也将这项充满魅力的原生态艺术带进了村。她在村里开设了培训班,还专门成立了“侗族大歌文艺队”,利用晚上及其他业余时间免费教村民唱侗族大歌,村部会议室、村里的戏台、还有山上的千亩茶园……几乎燕茶村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们的歌声。吴纯娟还将侗族大歌带进了课堂,引发了师生们学唱侗族大歌的热情。 吴纯娟说:“侗族大歌歌唱的都是自然、劳动和爱情之美,我希望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能更加激励贫困山区的群众鼓足干劲,朝着美好生活奋进!” 新华社发(黎寒池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