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评选中,云南大学天体物理和宇宙线研究创新团队荣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类一等奖。5月9日,团队成员接受媒体采访,团队带头人、云南大学教授张力表示,经过多年建设,团队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创建了云南大学天文学科,填补了云南天文学本科人才培养的空白。
“每天都有数不清的高能宇宙线穿过遥远的宇宙空间,到达地球,要不是地球有大气层和磁场,宇宙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会非常大。”张力介绍,宇宙线是来自宇宙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自1912年被发现以来的100多年,人类还没有弄清楚宇宙线的起源,这也是当代物理学和天文学未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
云南大学天体物理和宇宙线研究创新团队一直致力于致密天体高能物理过程、宇宙线物理理论及实验探测等研究。张力介绍,云南大学在宇宙线和天体物理研究方面有较悠久的历史,1954年在东川区落雪山(海拔3180米)参与建成中国第一个高山宇宙线观测站。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参与了多项宇宙线国际合作项目,团队成员是中日合作ASγ和中意合作ARGO羊八井宇宙线实验成员,一直参与上述实验的建设、维护及数据处理分析,是目前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核心成员,承担了LHAASO项目中核心部件“广角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SiPM成像探头的研制和生产工作。
“什么是致密天体?其密度比地球平均密度要大10个量级以上,好比把太阳压缩成直径10公里大小的球体。”团队成员、云南大学教授戴本忠介绍,致密天体高能物理过程研究主要是研究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中各类致密天体(脉冲星及其星云、超新星遗迹和活动星系核等)中发生的高能物理过程,建立理论模型解释各类致密天体的观测结果,探讨所发生的高能物理过程及其对高能宇宙线的可能贡献。
人类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浩瀚无垠的宇宙和宇宙中的其他生命。外星生命是否存在?戴本忠表示,宇宙浩渺无穷,几乎每个天文学家都相信宇宙除了人类以外,还应该有其他生命存在,只是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找到相应证据。
2008年以来,该团队已发表SCI论文156篇,其中天文学三大期刊论文110篇,总引用1643篇次(ADS数据)。
云南大学天体物理和宇宙线研究促进了天文学科的发展,2012年,根据“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云南大学与云南天文台联合设立了“熊庆来天文菁英班”,探讨天文学本科菁英人才培养模式。2013年12月,以团队成员为基础,云南大学成立天文学系,成为中国第6所具有天文学本科生培养资质的高校。天文学本科学生按照菁英班培养模式,每年60%左右本科毕业生都能进一步到中国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普遍认可。
在学科建设方面,2018年获批天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2017年云南大学入选全国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天文学是5个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群)之一。未来,团队成员将在云南大学天文台、天文科普基地等学科平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高水平人才培养方面积极努力,为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作出新的贡献。记者高小进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