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岭冶炼:以创新促发展 砥砺前行不畏挑战

2019-04-03 14:04:01 来源:西部决策网
  40多年栉风沐雨,东岭集团从一个只有10多人的小小铁皮加工铺,成为如今的中国500强企业,年收入超千亿元!东岭冶炼经过十数年的深耕,已经成长为具有深厚行业积淀并成为中国西部较大的民营有色锌冶炼企业。
 
  科技创新 助燃高质量发展
 
  东岭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东岭集团从2000年涉入有色金属锌冶炼、同时涉入锌精矿和锌产品经营贸易,在渤海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设有十多家经营公司,经营贸易规模位列行业前列。
 
  东岭冶炼把握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着力破解各类发展难题,突出市场取向,狠抓科技创新,促进管理提升,改革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是陕西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也是经国家发改委、全国行业管理协会评审认定的国家铅锌行业生产示范基地,具备锌品深加工的能力,生产的“东岭”牌锌锭被指定为上海期货交易所的期货交割品牌,先后荣获“高新技术产品”、“中国有色金属实物质量金杯奖”、“质量信誉AAA等级”等殊荣,东岭冶炼还获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杰出贡献奖”和“中国铅锌行业杰出贡献奖”。
 
  科技创新 缔造东岭新动能
 
  科技创新一直是企业创新的主旋律。东岭冶炼充分发挥民企优势,以技术创新为抓手,通过实施一系列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坚持高目标引领发展,趟出了一条创新转型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东岭冶炼加大人才储备力度、聘请专业技术团队和顾问,优化人员结构,先后组织主要技术骨干赴国内外同行优秀企业考察学习,并多次邀请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中南大学等国内外专家来厂进行技术指导,为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升级等提供成功的建议和经验。
 
  东岭冶炼形成的“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模式,实现了增加工业产值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东岭冶炼首创性将焦炭生产与铅锌冶炼有机结合,形成了“焦炭—锌铅冶炼”的产业链,实现了煤气、硫酸的资源与能源共用;同时,由焦化系统生产的副产品焦炉煤气供给冶炼系统用于发电;所产焦炭供给冶炼系统或售给钢铁企业;冶炼系统的煤气和余热蒸汽供给焦化系统使用或进行余热发电,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的优化,利于解决中间物料堆存和烟气、废水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对烧结系统进行改造,挖掘烧结系统潜力,提高烧结块的质量;成功引进进口离心机降低电力消耗、节约资源;焦化系统利用初冷器煤气余热成功实施了采暖系统改造,既解决了系统水的冷却难题,又实现了热能的充分利用,解决了厂内及生活区采暖问题,年可减少蒸汽用量86400GJ,节约标煤2900多吨。
 
  通过近三年不间断的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东岭冶炼生产持续稳定,职工劳动强度和工作环境都得到明显改善。近年来,东岭冶炼积极对标同行业优秀企业,巩固在配料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努力改进薄弱环节,积极实施富氧烧结新技术、强化过程管控、提高作业效率,达到了冶炼系统投产以来的较好水平。
 
  科技创新 助力绿色发展
 
  环保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环保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一切生产服从环保。东岭冶炼转变观念,具体体现在当降本增效与环保矛盾时,坚持环保优先,当稳产高产和环保发生矛盾时,坚持环保优先。
 
  东岭冶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决策和部署,努力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加强环保设备的基础管理。近年来,东岭冶炼投资近4亿元用于环保升级改造,重点完成了制酸尾气深度处理、精馏布袋收尘器、精馏无组织烟气4500㎡布袋收尘器、烟化炉及环集烟气脱硫除尘、生化处理改造、焦炉烟气脱硫、余热电站脱硝、VOC治理等项目,并对所有收尘设施作业点位皮带廊安装防扬尘逸散装置。目前,公司主要排放口均安装了在线监控设施,污染物排放均达到了《关中地区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限值》标准,其中SO2、颗粒物远远低于现行排放标准。同时,东岭冶炼还计划投资1.5亿元,实施余热电站氮氧化物深度治理改造、烧结机头烟气回用改造等项目,进一步提升环保标准,切实履行环保责任。(供稿人:刘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