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华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加速建设氢基础设施,迎接“氢净”生活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基本健全、推广应用的规模在世界领先。当下发展的关键在于氢基础设施的建设。而经济最为活跃的长三角地区潜力无限,在氢能源产业发展方面一马当先,“长三角氢走廊建设”正呼之欲出。
精彩观点
张进华
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规模在世界领先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近些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一是产业链基本健全,第二是推广应用的规模在世界领先,现在我国的产销和保有量占全球的50%以上。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国法规体系基本完善。由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健康快速的发展,引领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前行,也促进全球交通动力系统的转型变成一种趋势。
在燃料电池方面,从2015年开始,国际上几大汽车公司,像丰田、本田、中国上汽,它们推出的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产品,跟传统汽油车、柴油车的性能相比具有较强竞争力。它标志着全球的燃料电池的技术基本成熟。
燃料电池在全球测试中,正处于研发向产业化、市场化转化的关键时期。我国的燃料电池技术经过国家的有关部门以及全产业的共同努力,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方面我们具备了较好的技术基础,第二,我们主要的整车企业在燃料电池方面进行发力,包括上汽、长城、宇通、福田。而且这些企业技术基础雄厚,也在面向终端用户推广这种产品。
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加氢站的建设,这些年来也快速发展。目前在建加氢站有20多座,已经投入使用的有十几座,基本上适应了燃料电池商业化初期的需要。就燃料电池的使用,可以说让我们的电动化转型变得更加完整完善。
张进华
在长三角地区率先着手加速建设氢基础设施
目前氢能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正处于即将进入产业化、市场化的关键时期,加氢基础设施作为氢能发展中的关键一环,其建设的紧迫性日趋凸显。
长三角作为我国体制机制创新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在氢能发展方面有良好的基础。第一是这里资源丰富;第二,长三角氢产业的技术基础,是国内最为坚实的地区,涵盖材料、相关零部件系统、加氢装置、整车等各环节。基础带动市场,长三角也成为发展燃料电池需求最强烈的地方。
如今,长三角的很多城市都分别制定了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规划。为实现长三角地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互联互通,打通燃料电池汽车互通路径,形成区域协同和示范效应,今年4月份以来,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筹)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携手这些城市共同开展了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的工作,现在已经初步完成。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跟这些地方政府进行对接,完善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真正的推进长三角氢能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张进华
加强对氢能源安全、环保的科普宣传
氢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技术新产品,在推广应用当中,公众的认知也至关重要,所以对氢能源安全、环保、续航持久的科普宣传同样重要。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2018年跟上海、南通以及如皋地方政府合作,开展氢能源汽车科普巡游活动。去年总共有30多家企业出动20多辆氢燃料电池的整车参与巡游,可以说涵盖了所有全球面世的最新燃料电池汽车种类。20多辆车的集中巡游,一路上充分与观众互动,积极邀请观众体验。此外在巡游中,我们也开展了面向普通消费者、社会公众的专业科普讲座,介绍了氢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我们计划在2019年,吸引更多的企业、机构、专家、地方政府来参与,让氢能源汽车从长三角出发驶向全国,让更多的这种社会公众能够深入了解我国氢和燃料电池相关的技术,以及将随之而来的美好“氢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