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作为一直“被去世”的名人,金庸老先生自己都会调侃说到“我都死了20多回了”。而这位武侠泰斗,这次是真的离开了。就像他自己曾说过的那样“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他留给世人一个瑰意琦行的江湖,自己安然离去,驾鹤西巡。
金庸先生笔下的武侠世界,不仅有刀光剑影、快意恩仇,还有那家国山河。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虽然很多人没有真正读过金庸先生的小说,但是其作品却仍影响了几代人。
金庸先生曾在17年间里,写了14部中、长篇武侠小说。每部小说取首字变成了: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粗略统计,这14部小说被翻拍成影视作品高达90余次。
再次回顾翻拍自金庸武侠小说的影视作品,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青春。
成长就是要不停地失去
儿时崇拜的球员退役了,青春期喜欢的明星成家淡出视野了,喜爱的作家封笔了,熟悉的主持人病逝了,上了年纪的长辈长眠地下,有的人甚至要面对与至亲的诀别。
人这一辈子有三次死亡
电影《寻梦环游记》中,有这样一段台词:
传说中,人这辈子一共有三次死亡。
第一次是你的心脏停止跳动,生物学上的死亡。
第二次是在葬礼上,随着人们的鞠躬,你的社会地位死亡。
第三次,也是最后的死亡,是当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人,将你忘记……
金庸先生生前遗愿:“我希望我死后一百年、两百年,仍有人看我的武侠小说!”
何止是一两百年,相信金庸的作品会永远有人拜读,就如那句话:虽然你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依旧都是你的传说!
结缘华山
相信不少武侠爱好者的武侠梦都缘于金庸先生笔下的江湖,那么金老先生是如何将“华山论剑”一点一点从想象带入到笔下江湖世界中的呢?
“华山论剑”这一词,现在已经成为高手对决的代名词,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金庸先生为什么安排高手们在华山进行论剑呢?
为什么会选择在华山论剑呢
华山本来就是五岳之中最为险峻的,武林高手比武,肯定不想被一些宵小之辈围观打扰,那么到处是绝壁山崖的华山之巅就是最好的比武场所,武功差轻功不好的,上都上不来,这样几大高手可以专心的比武论剑,少了外界的干扰。
其实选择华山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金庸先生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当年赵匡胤和道家祖师陈抟老祖下棋,把华山输给了陈抟老祖,这就意味着华山不受朝廷的制约,是江湖的代表,是江湖人最理想的比武圣地。
华山论剑在《射雕英雄传》中有举办过两次,到了《神雕侠侣》的结尾,也有一次,总共有三次论剑。“华山论剑”便成了武侠系列最经典的一个标签,也奠定了华山不可动摇的江湖地位。
多年来,不断有许多武侠爱好者会慕华山论剑之名前来,一览奇险天下的华山,寻找梦里的江湖。
部分图文综合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