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不断披露陕西历史博物馆要迁建的消息,引起社会关注。我认为,陕西历史博物馆应当迁至省政府大院,这样,既可为历史博物馆找到一块无需征地拆迁、最为合适的国有土地,又可加快西咸行政一体化,还可促进皇城复兴,可谓一举三得。
西安古城原来是唐的皇城,是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唐王朝原来的皇城,是西安世界著名古都的标识。为了保护古城,西安市很早就启动了皇城复兴计划。西安市行政中心已经迁至未央广场,引领西安跨渭河发展,对建设大西安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现在省政府还在皇城内,拖了皇城复兴的后腿。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推动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按程序合理调整行政区划”,“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在“优化行政区划设置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打开了行政区划调整的政策口子。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政策机遇,在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到期之前,实现西咸行政一体化,组建大西安。因此,我建议省政府迁至西咸新区,以沣渭三角为核心,建设大西安的绿色新中心,消除某些咸阳人对西咸一体化的抵触情绪。这样做,不但可以加快西咸行政一体化的步伐,而且扫清了实施皇城复兴计划的障碍。
省政府迁出后,腾出的地方可用来建设陕西历史博物馆。省政府大院中心的面积,足以建起一座含元殿式的、气势恢宏的仿唐建筑,使其成为皇城复兴的标志性建筑。大院周边的办公大楼可通过“戴帽穿裙”,改造成仿唐建筑,还可为皇城内其他建筑的改造做出示范。新建的历史博物馆地下地上可设计成多层,使其使用面积不亚于国家博物馆,为未来的发展留下充足的余地。西安要建成博物馆城,但目前那些小博物馆分散在市域范围,效益不好,难以为继。可否把那些可移动的、专业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博物馆集中到这里,形成一个以历史博物馆为核心的博物馆集群。这样,可利用历史博物馆的吸引力,让游客参观完历史博物馆后再顺便看看其他博物馆,让他们“读到”一本完整的“中国通史”,品偿一次丰富的文化盛宴,感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这项工程可成为复兴皇城的突破口和奠基工程,通过这项工程的带动,可进一步把皇城打造成抢救、保存、研究、再现、展示、弘扬中国历史文化的一座博物城,打造成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标识地和核心区,打造成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龙头。
为了把皇城打造成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龙头,皇城内的产业需要全面转型升级,把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基本要素全部做仿古包装,完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配套设施和各种服务。首先把省政府大院旁边的市体育场改造成打马球场和文化娱乐表演场地,把各种传统文化娱乐项目向这里集中,并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提高项目的参与性、体验性和娱乐性,使其成为以唐风为主的文化娱乐中心。西安市已把钟楼片区规划为国际消费中心,我认为这个国际消费中心应当突出中国特色,建成像上海城隍庙那样的、但规模更大以唐风为主的传统餐饮购物消费中心,让游客参观游乐后能方便享受传统的中国式消费。省政府大院北边的革命公园可改造成游客的休闲地,南边的新城广场可建设大型地下停车场,周边区域可开辟一些旅游步行街区,采用马拉车、轿子等传统绿色出行方式,完善漫行交通体系。皇城内不仅有仿唐的酒店,还应当通过培训发展一批仿唐的民宿,让游客白天看了兵马俑、上了华山,晚上愿意回到皇城内住宿,把他们置身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氛围之中,让他们感觉到进了皇城就像到了古代中国,感受体验中国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历史博物馆迁至省政府大院,交通极为便利。北有地铁一号线,西有地铁二号线,东有地铁四号线,南有规划建设的地铁六号线,市内公共交通又极为发达,比任何一个地方都方便游客进出,有利于聚集人气,带动皇城文化旅游产业的复兴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