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在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示范甘草平移法(7月24日摄)。
技术人员在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示范甘草平移法(7月24日摄)。 新华社发(卢烨 摄)
亿利集团生态事业部职工在库布其沙漠中利用螺旋钻孔植树法种树(7月11日摄)。用这种方法30秒可种下一棵树。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技术人员在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里示范用自制水气枪植树(7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邹予 摄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库布其沙漠腹地,一架飞播造林用的飞机起飞(7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库布其沙漠腹地,一架飞播造林用的飞机飞向沙海(7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技术人员在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里示范无人机植树(7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邹予 摄
技术人员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的库布其沙漠里操控无人机飞播造林(7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库布其沙漠中的亿利集团阿木古龙甘草健康产业园,工作人员在仪器前观测气候土壤条件(7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科研人员在亿利集团库布其生态科技中心的种质资源库内调取植物种质(7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在亿利集团库布其生态科技中心的沙生植物育苗实验室内,科研人员进行组培试验(7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在亿利集团库布其生态科技中心的沙生植物育苗实验室内,科研人员在观察沙生植物的生长状况(7月11日摄)。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这是位于库布其沙漠中的亿利集团生态能源光伏电站(7月11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这是位于库布其沙漠中的亿利集团阿木古龙甘草健康产业园(7月11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这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其沙漠中的生态修复现状(7月11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这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其沙漠中的生态修复景观(7月11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这是位于库布其沙漠中的七星湖沙漠生态旅游区(7月11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彭源 摄
这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库布其沙漠穿沙公路周边环境的对比(拼版照片:上为2018年7月11日新华社记者彭源摄;下为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库布其,蒙古语意为“弓上的弦”。库布其沙漠,恰如一把弓弦,把黄河拉成“几”字形,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北部,是我国第七大沙漠,也曾是沙尘暴的发源地之一。
漫漫治沙路,创新技术是精准治沙的重要推动力。经过几代人的实践探索,在地方政府、治沙企业和沙区农牧民的共同努力下,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治沙技术被研发出来。
新华社记者 邹予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