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西部大开发讯(帅华锋 通讯员 马存福 陈焕)2018年7月10日,受特大暴雨影响,康县受灾严重,多个乡镇停水停电,通讯中断,多条乡村公路因塌方、塌陷、水毁等中断,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康县消防官兵舍小家,顾大家,始终战斗在抢险救援的最前线,演绎了一曲“人民消防为人民”的感人乐章。
往日小溪变成河,山洪滑坡阻道路
7月10日,在傍晚18时左右,暴雨毫不留情的袭击了康县大部分乡镇,短短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从各处髙地流下的雨水就把往昔千涸的河道占满了。
灾情就是命令,大队立即出警前往受灾现场。其中,晩19时45分,康县大队接到报警称碾坝镇灾情严重需要救援,大队立即调派两车10人前往。途中乡村道路泥泞洪水过膝,指挥员带领队员徒步3公里到达碾坝镇阳山村,发现洪水已漫上河堤,随时有可能蔓延到低洼处民房,救援人员立即组织疏散附近群众,有效确保了附近40余名群众生命安全。面对道路被泥石、树木挡住,已完成救援任务的他们没有归队,立即组织战友投入到清理道路的工作中去,又开始了一场艰难的战斗。在进一步确定无再次险情发生后,参战官兵安全 返回营区恢复正常执勤战备。
泥石流墉埋农家,持续塌方中救人
受到洪水威胁时,要提前熟知预警信号、转移路线、避险场所,遇有险情时,要听从相关部门的转移安排,及时有序撒离。
7月11日凌晨,天空像漏了底的沙锅,雨下个不停。突然响声震天,山摇地动,响声从何而来,原来是山体塌方,顿时人们聒噪了起来。早上6点,康县消防大队值班室的报警电话响起,大队接到报警称康县碾坝镇青岗坝村发生山体滑坡,一户房屋被埋压,5人被困,大队立即组织两车13人前往救援。又是道路受阻,徒步5公里进山,体力和耐力再次考验着消防官兵。当消防官兵到达现场时,灾害现场一片狼藉,村民房屋被塌方山体墉埋,有人被压。冒着再次塌方危险,大队主官首先带领两名队员利用绳索由山顶安全地带降至被埋压房屋处开展侦查,随后官兵们携带铁鍬、钻机、轻型安全绳展开救援,就在此时,不远处山坡发生一次塌方,突如其来的事故,让所有人胆战心惊,但这并未吓到消防官兵。他们趟着没腿稀泥,虽然行走起来双脚如灌铅一般沉重,汗水透湿了衣裤,但他们全然不顾,调派挖掘机作业、指挥、冲锋、挖掘、安慰受伤群众整整16个小时,这16小时他们的腿“插”在泥水里,他们的手大面积擦伤,这16个小时,暴雨如注、滑坡不断,但他们没有退缩⋯⋯
高危地区勿驻足,安全时刻记于心
汛期强降雨较频繁,雨量较大,加之山区、半山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可能性增加。经过强降雨,大部分风化的山石易形成松动,易引发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被困。
7月15日18时21分,甘肃康县消防大队接到政府调度:位于康县康南林场对面路边山上有几块直径约1米的石块松动,严重成胁到过往车辆及行人的安全。
接到报警后,大队及专职队迅速出动两辆消防车和10名官兵赶赴现场进行处置,到达现场后,指挥员迅速带领4名战斗员立即对险情进行侦查。通过现场侦查,发现在距离路面高约50米的山梁上,几个石块直径约1米大小,由于连续几日暴雨,石块下土层已经流失,导致石块部分悬空,随时都有掉落的危险。此时已近夜晚,模糊不清的环境无形中增加现场处置的难度。指挥员下令,分两组进行处置,一组由5名战斗员跟随一名熟悉该山道路的群众一起上山,处置"悬石”险情,一组与交警部门拉起警戒线隔离过往车辆和行人。由于“悬石"处无路可通,战斗员在上到山梁后,系上安全绳下降到悬石旁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钢钎对石块进行起拗,在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作业后,全部悬石终于掉落路面,使隐患彻底消除。在确认现场再无落石隐患后,大队及专职队官兵收检器材归队。
在这次洪灾中,康县广大消防官兵积极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战斗精神,发扬与自然灾害抗争的使命和责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直面考验,努力打赢这场“洪灾战争”。
温馨提示:受到洪水威胁时,应该有组织地迅速向山坡、高地处转移。当突然遭遇山洪袭击时,要沉着冷静,千万不要慌张,并以最快的速度从侧面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