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扬长补短

2018-06-01 13:56:24 来源:西部决策网
       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的发展,是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高质量发展重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陕西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对陕西经济做出了经济结构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创新引领不充分、对外开放不充分、市场环境和市场主体培育不充分的判断。这个判断是科学的,客观反映陕西欠发达的省情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追赶超越背景下破解“三个不平衡三个不充分”,应该把高质量发展定位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并重下的发展,或者说是在高质量要求下的高速度发展,把陕西放到全国、“一带一路”甚至更大的范围思考,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下谋划,在横向比较中扬长补短。
所谓扬长,就是要把陕西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把优势资源充分利用。
一是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区域竞争优势。区域竞争优势的发挥,需要围绕特色产业形成有主链、有拓展、有支撑的产业竞争优势。这个产业的竞争优势至少有两个标志,一个是产业规模,一个是核心企业实力。核心企业是在某一产业具有影响力和发言权、能吸引构建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引领产业高端化发展的企业。核心企业的实力是一个地区产业质量和产业创新能力的代表。陕西在航天航空、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电子信息、中草药等诸多产业方面具有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较好、体系也比较成型,现在就是要扩大特色产业规模,着力培育引领型的产业核心企业。
二是结合三大区域禀赋提升工业根基。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定位决定发展质量。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和源泉,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工业强则经济强、工业活则人民福。工业的健康高效发展能为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为民生事业奠定基础。陕西三大区域的不平衡,基础差距在工业,在于未能充分发挥各自的工业基础。要围绕三大区域的特色和禀赋,树立工业强基理念,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关中一体化打造工业4.0,陕北能源化工高端化,陕南突出发展生态工业;同时,以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以工业经济为其它经济拓展空间。
三是挖掘优势资源激活发展潜力。陕西最大的优势资源当属科技创新资源。现代经济要素中的科技创新,特别是“硬科技八路军”,陕西可以说是实力超群。创新型省份试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军民融合特色试点平台建设等多重机遇叠加。要让这种创新资源优势和机遇的聚集优势充分发挥。一方面,可以将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可以将研发环节市场化,打造研发产业、激活研发经济,并在高技术孵化模式上下功夫,通过政策激励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此外,在鼓励双创的同时,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所谓补短,就是要把影响或者制约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短板补上。我想重点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补上产业文化这个理论课。与发达省市比较,我们最为缺乏的就是“产业文化”或者说是“经济文化”。我们缺少的是产业文化认同,缺乏的是发展经济的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讲过,经济的发展说到底是一种文化。产业文化是区域产业演进的“基因”。产业文化的缺失会引致政府、企业、民众在产业发展上各自为之,博弈大于合力。优秀的产业文化会将区域内外相关各方的注意力凝聚到特色产业的发展上来,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培育产业、壮大产业,将产业推向高端,造就一种蔚然成风的产业生态。
二是补上县域经济这个基础课。与发达省市比较,陕西最大的短板当属县域经济或者说农村经济,陕西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的不平衡,陕西最不充分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县域经济是追赶超越的主战场,是全面小康的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前提。首先,要有明确的特色产业定位,围绕产业定位狠抓选商引资,把大力发展县域产业园区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引擎;其次,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集聚,构建县域产业价值链,特别是拓展农业的增值空间;另外,要以农村三变改革等为市场主体培育创造环境。
三是补上金融市场这个专业课。陕西经济的第三个短板是现代市场体系发育不良。发育不良的重要体现是血脉不畅。这个血脉就是金融。要大力培育金融市场体系,在实体经济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支持力度,让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金融资源高比例配置,畅通金融业自身循环,做好“融资”与“撤资”的制度安排,搭建产业链金融平台,努力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互动融合发展。
高质量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项从点线面再到立体的构建过程。没有量变的质变不是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只有点线面但没有系统化的也不是高质量的发展。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应该是步步为营、稳步推进的。
 
(张首魁,博士、教授,陕西省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陕西经济研究所所长)
 
返回顶部